Key Pic 62

中風後肩膀半脫臼怎麼辦?原因、症狀、處理方式一次搞懂

1 什麼是肩膀半脫臼?

肩膀半脫臼,就是手臂好像從肩膀上掉下來了

是中風後常見的狀況,超過八成的中風患者都可能會遇到。

肩膀是個球窩關節,你可以想像就像是一顆球放在小碗裡。

上臂的骨頭叫做肱骨,它的「球形頭部」平常應該穩穩地卡在肩胛骨的「關節窩」裡。

脫臼前後
半脫臼前-半脫臼後

但當這顆「球」部分滑出「碗」的邊緣,但還沒有完全掉出來時,我們就叫做「半脫臼」。

如果整顆球掉出來,那就變成「全脫臼」了。

肩部半脫位沒處理好的話,會造成其他肩部問題,例如肩手症候群、肩膀活動度受限、臂神經叢受損、沾粘以及肩峰下夾擊。

IMG_3548
肩膀半脫臼

2 中風為什麼會肩膀半脫臼?

中風後肩膀會半脫臼的主因是「肌肉癱軟無力,導致手臂往下掉」,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常見的原因:


肌肉無力或癱瘓

中風後,肩膀周圍的肌肉會變得軟弱無力。

這些肌肉(像是旋轉袖肌和三角肌)平常的工作是幫你穩住手臂骨頭,

但當它們沒力氣時,就沒辦法穩穩地把手臂骨頭固定在原本的位置,骨頭就容易滑掉。


肌肉張力異常

中風初期常會出現肌肉過度鬆弛(低張力),手臂軟趴趴的,支撐不住骨頭;

後期則可能變成過度僵硬、緊繃(高張力、痙攣),會讓肩關節變得不穩定。

📌 肌張力異常怎麼辦?請閱讀:什麼是中風後的異常高張力?如何評估和處理?職能治療師告訴你


手臂重量影響

當你肌肉沒力氣時,整隻手臂的重量就會往下掉,讓肩膀骨頭滑出原本的位置,

這是導致肩膀半脫臼最常見的原因。


姿勢不良

如果你姿勢不正確,像是歪著坐、躺臥時手臂擺放位置不對,或是坐輪椅時手臂一直懸空,

都會讓肩膀受力不均勻,增加半脫臼的風險。


外力拉扯

家人或看護在幫你從床上拉起來,或是幫你做肩膀的被動關節運動的時候,

如果用力拉患側的手臂,很容易讓原本就不穩定的肩膀滑脫,讓情況變得更糟。

中風肩膀 半脫臼的原因
中風肩膀半脫臼的原因

3 肩膀半脫臼有哪些症狀與警訊?

中風後出現肩膀疼痛、無力或不好動,就要小心是不是半脫臼。

雖然光看這些症狀還不能百分之百確定是半脫臼,但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警訊。

如果你能注意到這些症狀,就能趕快發現問題、趕快處理。


肩膀疼痛

肩膀半脫臼不一定會痛而是拉到周圍的關節囊和肌腱,或是壓迫到神經時,才會造成疼痛。

如果沒有及早處理,疼痛可能會慢慢變得更嚴重,

你甚至會痛到不能復健,連日常生活都會變得很困難。


手臂活動受限

你的手可能會舉不太起來,不是因為沒力氣,而是感覺肩膀像是被卡住了。

就算有人幫你抬手,還是會感覺到卡卡的不舒服。

這會讓你日常生活變得很不方便,像是穿衣服、拿東西或是梳頭,都會特別困難。


兩邊肩膀外觀明顯不一樣

照鏡子的時候,你會覺得兩邊肩膀看起來不對稱。

患側肩膀比較塌、比較垂,有時還會有一個明顯的凹陷,就像是小山丘中間凹下去的樣子。


麻麻刺刺的感覺

當骨頭壓迫到神經時,手臂、手指、甚至頸部會感覺怪怪的,

像是被螞蟻咬或是針刺一樣的感覺。


肌肉與軟組織撕裂

如果一直不處理肩膀半脫臼的問題,肌肉可能會撕裂、神經可能會受傷,血管也可能被壓到

這些都會讓你的肩膀更痛、更腫或是更卡。

中風肩膀半脫臼  症狀和警訊
中風肩膀半脫臼的症狀和警訊


4 怎麼檢查有沒有肩膀半脫臼?

你可以用簡單的「用手指摸」的方法,初步判斷中風後是否出現肩膀半脫臼的情況,

步驟如下:

  1. 患者自然坐著、手臂放鬆下垂。
  2. 觀察患側肩膀是否比另一側明顯下垂或衣服歪斜。
  3. 將你的食指和中指放在肩膀最凸出的骨頭(肩峰,下方接近手臂的地方)。
  4. 輕輕往下按,感覺肩峰與肱骨頭之間是否有「空隙」。

這個縫隙越大,代表肱骨滑出關節的程度越多。

  • 一指寬:輕微半脫臼
  • 兩指寬或更多:中度到重度半脫臼,必須盡快處理
IMG_6708
用手指檢查肩膀半脫臼

5 怎麼照顧肩膀半脫臼?

要真正改善肩膀半脫臼,關鍵在於肩膀的肌肉力量要慢慢訓練回來。

但在還沒練出足夠力量之前,最重要的就是三件事:「保護、支撐,還有避免拉扯。

做得好,就能避免出現疼痛、發炎,甚至進一步拉傷的風險。


仰睡的時候

仰躺睡覺時,記得在患側手臂下方墊一顆枕頭,讓手臂稍微抬高

這樣可以讓肩膀放鬆,也避免手臂內轉太多,讓前臂遠離肚子的位置。

Post Stroke Bed Positioning 1 5 Screenshot
圖片來源:American Stroke Foundation: Next Step

側睡的時候

如果你比較習慣側睡,那就躺在「好手」那一側。

患側的手臂可以放在身體前面,抱著一顆枕頭,讓肩膀保持自然的位置,避免往下墜或內旋。

千萬不要直接躺在患側,這會壓迫肩膀,反而更不舒服。

Post Stroke Bed Positioning 1 44 Screenshot
圖片來源:American Stroke Foundation: Next Step

坐著的時候

坐著的時候,一定要讓手臂有支撐。

最好選擇有扶手的椅子,把手臂自然放在扶手上。

如果是坐輪椅,可以加裝手臂支撐(arm trough)或是桌板

也可以在腿上放一顆枕頭,讓手臂有地方可以休息、不會懸空,幫助肩膀穩定。

61AdRbITqsL._AC_SL1000_
輪椅加裝手臂支撐(arm trough)
Version 1.0.0
輪椅加裝桌板

照顧者要避免拉扯患側手臂

照顧中風患者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千萬不要拉扯患側手臂!

不管是起身、轉移、還是跌倒時,都應該扶住軀幹或使用移位位帶,而不是抓住手臂,否則很容易造成肩膀半脫臼或加重滑脫。

日常像是洗澡和移動時,記得讓患側手臂有支撐、動作要輕柔。

穿衣服時也要先穿患側手臂,減少拉扯風險。

119beb82f60242ac110006
轉移時要用移位腰帶,避免拉扯手臂

6 肩膀半脫臼要穿護肩嗎?

只要你有肩膀半脫臼,治療師幾乎都會建議你買個護肩來穿。

但你知道嗎?穿護肩不一定有幫助,有時甚至有害。


一直穿護肩,反而讓半脫臼更嚴重?

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研究團隊曾經比較「穿護肩」和「不穿護肩」的效果,並追蹤了病人在 6 週與 6 個月內的變化。結果有點讓人意外:

一開始穿護肩的確有效,肩膀的半脫位看起來被「矯正」了一些。

但半年後發現:

  • 沒穿護肩的患者,肩膀反而進步最多
  • 而穿護肩的,脫位狀況不是維持原樣,就是變得更嚴重

研究推測,沒穿護肩的人更會注意自己的姿勢,也更積極訓練,所以肩膀恢復得比較好。

反而穿護肩的人有了安全感,反而比較懶得動,久了肩膀退化得更快。

02
護肩只能暫時提供保護,一直穿著反而缺少訓練機會,不建議長期穿戴


穿護肩 ≠ 功能會變好

另一個關鍵是:肩膀被托住,不代表你就能用得更好。

研究顯示,脫位矯正的程度,跟手臂的功能改善沒什麼直接關聯

甚至有不少人因為長期穿護肩,手臂被綁在固定的位置,結果造成肌肉緊繃、攣縮,甚至疼痛加劇


護肩穿不好,連保護的功能都沒有

很多人買了護肩回去穿,其實根本沒穿對

有些護肩設計整個包住肩膀,看起來很穩,其實常常因為衣服太滑、護肩不貼身,肩膀根本沒被托住,還會滑來滑去,穿了跟沒穿差不多。

也有人會用三角巾來代替護肩,雖然保護性不錯,手不會下垂,但手肘一直維持彎曲、貼在肚子上

長期下來,胸大肌和二頭肌會變得很緊,結果不只肩膀抬不起來,連手肘都伸不直了

本來是想保護肩膀,結果反而讓活動能力變得更差,得不償失。

護肩X
三角巾式的護肩長期下來會讓胸大肌和二頭肌變得緊繃,不建議穿戴


護肩穿或不穿?建議這樣做

護肩不是不能穿,但一定要用對時機。

建議只在肩膀正在痛,或需要站起來、走動、轉移時短時間穿戴

其他時間,請把重點放在「正確擺位」+「積極訓練」,才是真正能改善肩膀半脫位的方法。


穿護肩(懸吊帶)的優缺點比較

✅ 優點❌ 缺點
穿著可減少肩膀下垂與脫位的距離限制手臂活動,長期使用會讓肌肉更僵硬
可在疼痛時提供保護與安全感容易導致胸大肌、二頭肌緊繃與攣縮
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與穩定感若長時間穿著,會抑制手臂自然擺動與訓練

7 肩膀半脫臼可以怎麼復健?

肌內效貼布

肌內效貼布是一種有彈性的膠帶,貼在皮膚上面時會跟著你的身體伸縮。

這種貼布雖然沒有強大的拉力來把脫臼的肩膀拉回去,但是它可以刺激皮膚的感覺讓肩膀比較穩也能減輕痛感能讓你做肩膀訓練時更知道怎麼出力。

肩膀半脫臼通常會建議在肩膀前面、中間和後面各貼一條,具體怎麼貼可以看底下的影片示範。


電刺激

電刺激可以引導肌肉收縮,讓你一邊被電,一邊主動用力,

訓練大腦重新控制肌肉,把肱骨頭往上拉回肩關節。

建議將電極貼在幾個比較容易刺激、又有助於穩定肩膀的肌群,例如中三角肌、後三角肌肱三頭肌長頭

這些肌肉比較靠近表層,容易達到刺激效果,同時也能提供肩膀向上的支撐力。

📌 為什麼不貼在棘上肌呢?

雖然棘上肌也是幫助「拉回肩膀」的重要角色,但它的位置太深,被斜方肌覆蓋,很難有效刺激到。

更重要的是,有些中風患者本身就有棘上肌的無症狀撕裂傷,刺激反而造成進一步傷害。

IMG_4091   Converted With FlexClip
電刺激可引導肌肉收縮,把肱骨頭往上拉回肩關節。圖片來源:巴德爾醫療輔具

被動關節運動

當你的患側手臂還沒力氣時,被動關節運動就顯得特別很重要。

它的目的是要維持手臂的活動範圍、保持肌肉彈性,避免長時間不動造成關節僵硬或攣縮。

好手帶壞手?累又容易受傷

傳統的做法,常會教你用好手拉著患側手臂往上舉過頭,但這個方式很難同時顧及肩胛骨的旋轉

你抬高手臂時,如果肩胛骨沒有跟著一起轉動,反而容易引起夾擠症候群,讓肩膀更痛、更卡。

還有些人會在抬手時不自覺把手臂往前拉,這樣可能會造成前移式的肩膀半脫臼,讓肩關節更不穩定。

03
好手把患手高舉過頭容易造成肩痛,不建議這樣訓練

所以我會建議使用更安全的方式來做被動活動,例如:

坐著,手臂沿著桌面往前滑

桌子可以幫忙撐住手臂重量,減少肩膀壓力。 同時會帶動肩胛骨前移,還能順便拉伸背部和大腿肌肉,一舉多得。

也可以用瑜伽球代替桌子,雙手扶著往前推。

投影片5
手臂沿著桌面往前滑
投影片6
手臂沿著瑜伽球往前滑

坐著,伸手往下碰地板

讓手臂自然向下伸展,重力幫忙把手拉直,更輕鬆、比較不容易出錯,

同時也能促進肩胛骨的活動,還能訓練平衡和軀幹控制。

投影片4
伸手往下碰地板

患側承重訓練

患側承重訓練就是讓讓患側肢體去「撐住身體重量」,來刺激肩膀周圍的肌肉發力,幫助增加肩關節的穩定性。

只要你肩膀的肌肉慢慢變有力了,半脫臼的狀況自然就會改善

最常見的方式,是坐著時把患側手臂撐在椅子上(手肘打直),把身體的重量壓過去。

這個姿勢可以維持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有助於促進肌肉啟動與本體覺輸入。

更具體的做法與姿勢調整,可以參考下方影片教學。


肩膀主動動作訓練

要改善肩膀半脫臼,最重要的就是增加肌肉力量,所以主動訓練是最有效的方法。

訓練時要循序漸進:一開始先躺著練習讓手臂穩定抬高,等到有進步後,再慢慢練習從床面抬起來。

想知道怎麼做可以參考下面的影片教學喔!


8 各種訓練方法的效果整理

方法用途與效果注意事項
肌內效貼布幫助疼痛緩解與感覺刺激不能矯正脫位,但可增加皮膚刺激與活動意識
護肩、懸吊帶、三角巾完全無力的患者可用來「減輕手臂重量」長期使用會造成肩膀肌肉更無力,應謹慎使用
電刺激幫助誘發無法用力的肌肉,讓肱骨頭「回到正確位置」電極放置位置須根據每位患者的脫位方向調整
被動關節運動維持關節活動範圍與肌肉彈性,避免僵硬與攣縮避免拉高角度過大、肩胛骨沒跟著動;建議改用桌面滑推或伸手碰地
主動運動最有效、最理想的復健方式訓練要循序漸進,從躺姿開始練習
承重訓練刺激肩膀周圍的肌肉發力,幫助增加肩關節的穩定性。可以維持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一天可以多練幾回

9 哪些復健可能會讓肩膀半脫臼更糟糕?

好手帶壞手高舉過頭

這個動作最大的問題是:肩胛骨沒有跟著旋轉

當你把手臂往上抬時,肩胛骨也要同步往上轉,手臂才能順利高舉過頭。

如果只有手臂被硬拉上去,而肩胛骨沒跟上,就會擠壓到肩關節,容易引發「夾擠症候群」和嚴重肩痛

建議改用「沿著桌面往前滑」或「伸手往下碰地板」這類方式,動作比較安全,也能帶動肩胛骨自然活動。


拉滑輪

滑輪對肩膀無力、低張力的中風患者來說,是高風險動作

因為很難控制動作的角度與速度,如果一下子拉得太高,或是肩胛骨沒有跟著轉動,手臂就會被往前上方強拉,導致肱骨頭從關節中滑出,變成「前移型半脫臼」

這類動作應該由治療師判斷是否適合,千萬不要自己嘗試。

投影片10
肩膀無力千萬不要拉滑輪

使用推拉箱

推拉箱的風險不在「推」,而是在「拉回來」的那一瞬間。

很多人推得時候沒問題,但拉回來時會不自覺地身體後仰,想用上半身的力量把箱子拉回來。

這種後仰的動作會拉扯到肩膀,讓肩膀更容易滑脫、甚至造成拉傷。

如果患手無力,建議可以用好手協助拉回,或者做單向推動訓練,避免讓肩膀承受不必要的拉扯。

推拉箱
推拉箱的風險在「拉回來」的那一瞬間,一定要用雙手。

10 結論

肩膀半脫臼是中風初期無法避免的事。

只要你的肩膀無力、手臂舉不起來,就很容易因為手臂本身的重量,自然產生肩膀半脫臼的現象

這是一種常見的狀況,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而是身體暫時還沒恢復到能「自己撐住」的能力。

肩膀半脫位本身並不會痛,多數的疼痛是來自於復健或照顧過程中,做了某些不適合的動作、或不小心拉傷造成的。

只要你能做好「保護、支撐、避免拉扯」,並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危險動作,就算有半脫位,也不需要過度擔心

最重要的是把訓練重點放在手臂的「主動動作」與「肌力訓練」上

隨著你的肌肉慢慢變有力,肩膀的穩定度自然會回來,半脫位的狀況也會跟著改善。


11 肩膀半脫臼常見問題

肩膀半脫臼會自然好嗎?

實際上不會

肩膀半脫臼是因為肩膀周圍的肌肉沒力、撐不住手臂造成的。

如果沒有積極訓練肌肉力量,它不但不會改善,反而可能因為長期受力不均或錯誤動作讓情況越來越糟。

能讓肩膀恢復的方法,是「主動動作」與「肌力訓練」慢慢把力量練回來,讓肩膀穩定自然變好。


一定要戴護肩嗎?戴多久?

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戴護肩。

護肩的作用是暫時支撐手臂重量、減少肩膀拉扯,在你走動或肩膀疼痛的時候使用,可以保護肩膀不被進一步拉傷

但如果整天戴著不拿下來,反而會讓手臂活動變少、肌肉退化更快,還可能引起攣縮和疼痛。

建議只在必要時(例如站起來、走路、轉移、肩膀正在痛)短時間穿戴,平時應該以正確姿勢擺位與訓練為主,這才是真正改善的關鍵。


哪些動作會讓肩膀半脫臼變嚴重?

以下這些常見的復健動作,如果方式不正確,反而可能讓肩膀半脫位更嚴重

  • 好手帶壞手拉高過頭:容易造成肩胛骨沒跟著動,引起夾擠或脫位。
  • 滑輪訓練:無法控制角度與力量,手臂容易被過度拉高或往前拉出。
  • 使用推拉箱:推還好,但「拉回來」時很多人會用身體後仰的方式,拉扯到肩關節,增加傷害風險。

建議先詢問職能治療師是否適合,或改用更安全的替代方式,例如「桌面滑動」或「往下碰地板」等自然動作。


12 參考資料

  • Davies, P. M. (2000). Steps to follow: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 Teasell, R. W., Foley, N. C., Bhogal, S. K., & Speechley, M. R. (2003).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of stroke rehabilitation. Topic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10(1), 29-58.
  • Gillen, G., & Nilsen, D. M. (2020). Stroke Rehabilitation E-Book: A Function-Based Approach.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 Van Bladel, A., Lambrecht, G., Oostra, K. M., Vanderstraeten, G., & Cambier, D. (2017).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n the immediate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arm slings on shoulder subluxation in stroke patients. Eur J Phys Rehabil Med53(3), 400-409.
加入社群呼籲

Written By Human Not By AI Badge White@2x
📊 瀏覽人次: 5 次瀏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