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Pic 65

中風後醒不來是昏迷嗎?昏迷辨識與家屬照護全指南

最後更新日期:2025年04月11日

1 中風後一直睡是昏迷嗎?

當你看著家人中風後一直昏睡、不睜眼、沒反應,心裡可能會忍不住問:

他是還在睡覺嗎?這樣叫不醒,是不是昏迷?會醒來嗎?

醫學上,這種情況被稱為「昏迷(coma)」。

昏迷不是單純的睡著,而是大腦某些關鍵區域受到了嚴重傷害,讓整個人進入一種深層、無法喚醒的無意識狀態。

就像電腦當機一樣,大腦暫時「關機」,對聲音、碰觸甚至痛覺都沒反應

昏迷常發生在中風、腦出血或外傷後,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

  • 有些人昏迷時間短、恢復快,可能大腦受損較輕微
  • 有些人昏迷較深,代表大腦損傷範圍較大,恢復時間也會比較長
man in blue hoodie wearing eyeglasses

2 昏迷時,病人會是什麼樣子?

當一個人進入昏迷狀態時,通常會出現以下情況:

  • 眼睛是閉著的,沒有像睡覺那樣的「醒來—入睡」週期。
  • 怎麼叫都叫不醒,對聲音、觸碰、甚至疼痛都完全沒反應
  • 不能說話、不能動,也看不出任何情緒變化
  • 多數需要依賴呼吸器幫助呼吸、鼻胃管提供營養,才能維持基本生命功能。
person lying on bed and another person standing

3 中風為什麼會導致昏迷?常見三大原因

昏迷通常是因為大腦的某個關鍵部位受到了嚴重傷害,導致整個人進入深層無意識狀態。

對中風患者來說,常見的三大原因包括:

  • 腦幹受損
    • 腦幹就像人體的開關總機,控制著清醒與呼吸。
    • 一旦中風影響到這個區域,人可能會瞬間失去意識、立刻昏迷
  • 腦壓升高或腦水腫
    • 當腦部因中風發炎或出血而腫脹,就可能壓迫到大腦重要區域
    • 導致意識中斷、身體無法運作,就像整個系統被強制關機。
  • 大範圍中風(出血或缺血)
    • 如果腦部大範圍缺血或出血,會讓大量腦細胞壞死,
    • 導致意識喪失、昏迷,甚至長期無法清醒

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也會影響病人是否能恢復清醒,以及之後可能出現哪些後遺症。

doctors doing surgery inside emergency room

4 醫師怎麼判斷病人是否昏迷?家屬能提供什麼?

醫師會觀察病人的反應,和家屬蒐集資訊,找出病人昏迷背後的原因,並評估昏迷的深度與嚴重程度。


醫生會怎麼觀察病人反應?

除了外觀看起來「睡著」或「叫不醒」,醫師還會做一些基本的反應評估,包括:

  • 叫名字有沒有反應?
  • 呼吸快慢是否正常?會不會很喘或不規律?
  • 對疼痛有沒有反應?例如用力掐或摩擦胸骨。
  • 有沒有基本的反射?像是敲膝蓋、掀眼皮看瞳孔是否縮小。
  • 手腳會不會不自然地僵直或扭曲?

這些反應可以幫助判斷病人大腦哪些部位可能受損,意識是否還有部分保留。

a woman laying in a hospital bed with an iv in her hand

家屬能幫什麼?提供病人發病前的資訊很重要

醫師也會問你一些問題,這些資訊對診斷非常重要

  • 什麼時候開始昏迷?多久了?
  • 昏迷前有沒有頭痛、嘔吐、跌倒或撞到頭
  • 突然昏迷還是慢慢變得不清楚?
  • 以前有沒有昏迷或類似狀況
  • 有沒有慢性病?像是糖尿病、癲癇、中風等?
  • 有沒有吃什麼藥物、毒品、保健品

你提供的每個細節,都有可能幫助醫生更快找到原因。

clear medical hose

醫生會安排哪些檢查?針對昏迷狀況進一步判斷

除了基本觀察與問診,醫療團隊還會安排一系列檢查,了解身體與大腦的狀況:

  • 血液與尿液檢查
    • 血糖是否過高或過低
    • 有沒有感染、腎臟或肝功能異常
    • 是否有中毒反應(酒精、藥物、一氧化碳等)
  • 腰椎穿刺(抽脊髓液)
    • 如果懷疑是腦膜炎或腦部感染,會抽脊髓液化驗
  • 心電圖(EKG)
    • 觀察是否有心律不整、心臟供血異常
  • 影像檢查:幫助「看見」大腦裡發生什麼事
    • X 光:了解肺部或心臟狀況
    • 電腦斷層(CT)或核磁共振(MRI):檢查是否有腦出血、腦梗塞、腫瘤或水腫
    • 腦波圖(EEG):觀察腦部活動,確認是否有癲癇或其他神經問題
text

5 怎麼判斷病人的昏迷程度?

醫療人員通常會使用一個國際常用的評分工具,叫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來評估病人的意識狀況。

這個量表會從三個面向觀察病人的反應:

  • 眼睛有沒有睜開
  • 能不能說話或發出聲音
  • 有沒有任何動作反應

GCS 總分越高,代表意識越清楚;

如果評分低於 8 分,通常就表示病人處於昏迷狀態。

e6988fe8bfb7e68c87e695b8 1536x1536 1

📌 昏迷指數的分數代表什麼意思?閱讀這篇:【中風評估】什麼是昏迷指數?幾分代表很糟糕?〡格拉斯哥昏迷指數 Glasgow Coma Scale


6 昏迷會多久醒來?進入其他意識狀態的可能性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關鍵在於大腦受傷的部位與嚴重程度

有些病人可能在幾天內慢慢甦醒,有些人會昏迷兩三週、甚至一個月以上。

如果昏迷時間太長,大腦仍未恢復,有可能會進入以下幾種「長期意識障礙狀態」:


植物人狀態(Wakefulness without awareness)

  • 眼睛會睜開,也有睡眠/清醒週期
  • 看起來像醒了,但對聲音、碰觸、語言都沒有反應
  • 所有反應都是「自動反射」,不是有意識的互動
  • 就像一台螢幕亮著、但滑鼠鍵盤無法控制的電腦
  • 有些人會這樣維持數月甚至數年,直到有明確、有目的的反應,才會被認為進入下一個階段。

微意識狀態(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

  • 偶爾會對聲音、動作、指令有反應,但不穩定
  • 有時會短暫看著你、試圖握手、流淚、皺眉
  • 雖然不是每次都回應,但已經代表大腦開始恢復一部分意識
  • 就像電腦畫面有時出現游標、有時卡住,還在重新啟動的過程中

閉鎖症候群(Locked-in Syndrome)

  • 病人其實是清醒的,有意識、能思考
  • 但因為幾乎全身癱瘓,無法說話、無法移動
  • 唯一可能能動的只有眼睛或眼皮,透過眼神或輔具與人溝通
  • 這種狀態常被誤認為是植物人,但其實他是「有聽到、也懂得,只是無法表達」
  • 通常會發生在腦幹中風的患者身上
  • 最有名的例子,是已故的英國物理學家霍金
person wearing gold wedding band

這些狀態之間不是完全分開的分類,而是一個連續的光譜。

有些人可能從深度昏迷,慢慢轉為植物人、再進入微意識,最後甦醒

也有一些幸運的患者,經過長期的治療與照顧後完全清醒

雖然可能留下語言、行動或記憶方面的後遺症,但仍有機會逐漸回到生活中。


長期意識障礙狀態比較

狀態名稱類比意識反應能不能互動?
昏迷主機完全關機
植物人狀態螢幕亮但沒反應的電腦❌ 只有反射
微意識狀態畫面偶爾閃一下、有時會回應滑鼠⭕️ 不穩定⭕️ 不穩定⭕️ 有時可以
閉鎖症候群螢幕正常、系統正常,但鍵盤滑鼠壞了❌ 無法動✅ 用眼神或設備

7 昏迷患者需要哪些照護?家屬一定要知道的照顧重點

昏迷的病人無法自己吃飯、翻身、如廁,需要 24 小時的密切照護與專業醫療支持

照顧昏迷患者不只是維持生命,更要預防身體功能退化與各種併發症

以下是幾個重要的日常照護重點:


排尿與排便:保持清潔、預防感染

昏迷中的人無法控制大小便,最常見的處理方式包括:

  • 使用成人紙尿褲:保持皮膚乾爽,減少尿液刺激
  • 導尿管:透過管子將尿液引流到袋子中,但需小心感染風險

📌 導尿管會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機率,請務必:

  • 每天清潔導尿處會陰部
  • 留意紅腫、異味、混濁尿液等感染徵兆
man in white medical scrub lying on hospital bed

關節活動與副木使用:預防攣縮與變形

長期不動,容易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常見如手指握拳不開、腳板下垂內彎。

為了維持關節活動度,建議:

  • 每天做 1~2 次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每個關節約做 10 次
  • 使用副木和擺位輔具固定姿勢,幫助關節維持在自然位置,預防攣縮與變形

📌 長期臥床的患者需要穿戴「夜間擺位垂足板」,避免腳踝下垂變形。更多資訊閱讀這篇:【中風垂足】挑選夜間垂足擺位板的四大原則〡4 款夜間擺位垂足板的分析與比較


呼吸照護與呼吸器使用

昏迷中的人可能無法自己呼吸,需仰賴機器幫忙:

  • 使用呼吸器維持呼吸功能
  • 若昏迷超過兩週,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氣切手術,讓病人更穩定地呼吸

控制躁動,保護病人安全

有些病人雖然昏迷,但仍可能出現躁動或無意識的動作,像是拉扯管線、猛力掙扎,甚至撞到床欄,此時可以:

  • 升起床欄、移除危險物品
  • 必要時由醫師評估是否需短期使用鎮靜藥物

預防併發症是照護的關鍵任務

常見的昏迷併發症包括:

  • 肺炎:因無法咳痰,肺部發炎、積水或感染的情況,會影響呼吸功能。
  • 褥瘡:長時間壓迫同一部位,皮膚和底下組織壞死潰爛。
  • 泌尿道感染:膀胱或尿道等泌尿系統遭細菌感,因使用導尿管,衛生管理不佳。
  • 譫妄:意識混亂、幻覺或行為異常,特別是半昏半醒的時候。
person in blue and white plaid shorts

8 怎麼幫助患者從昏迷中醒來?

提供多感官刺激,透過熟悉的聲音、氣味、觸碰、影像等多元感官刺激,刺激大腦的不同區域,

是幫助患者甦醒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提升患者的覺醒程度與反應力。

尤其當這些刺激來自家屬本身時,效果往往比其他人更好。

📌 怎麼透過多重感官刺激喚醒昏迷的患者?請閱讀這篇:中風後昏迷怎麼辦?〡 6 種感官刺激方法,幫助喚醒昏迷中的病人


9 從昏迷清醒會有哪些跡象?

跟電視或電影裡演的不一樣,醒來不是突然睜開眼睛、講話、恢復正常,而是一個慢慢進行的過程

當一個人有機會從昏迷中醒來時,身體通常會出現一些跡象,代表大腦功能還有在運作且正在變化

醫師通常會觀察以下幾個反應:

  • 瞳孔對光反應:用手電筒照眼睛時,瞳孔會縮小,表示腦幹還有反應。
  • 眼頭反射:把病人的頭轉向一邊時,眼球會自動轉向另一邊,代表腦部控制眼睛的功能還在。
  • 嘔吐或咳嗽反射:用棉棒或插管碰觸喉嚨時,病人會出現咳嗽或反胃的反射,表示身體仍具備保護呼吸道的能力。

這些反射如果還存在,代表腦幹的功能還沒完全關閉,通常是有機會醒來的好跡象。

但如果一開始沒有這些反應,也別太灰心,

有些病人一開始完全沒有反應,但在穩定照顧與感官刺激下,仍然慢慢甦醒、恢復功能。

重點是持續觀察、穩定照護,以及不放棄希望。

man kissing woman on check beside body of water

10 你可能會想問的事(常見問答)

昏迷的人聽得到我們說話嗎?會記得嗎?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有研究顯示,昏迷中的人「可能」還能聽到周圍的聲音。

有些病人清醒後,曾回憶起自己在昏迷時聽到過誰在說話、播放的音樂內容,和醫療儀器的聲響。

不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聽得見與否、能不能記得、記得多少,都會因為昏迷的深度與大腦受傷程度而有所不同。


昏迷會持續多久?多久才會醒來?

昏迷多久才會醒來?取決於大腦受傷的原因與嚴重程度,無法準確預測。

大多數昏迷的病人會在幾天到幾週之內慢慢恢復意識,有些人則需要更長時間,甚至一個月以上

如果昏迷持續太久,病人可能會進入:

  • 植物人狀態:睜眼但無意識
  • 微意識狀態:偶爾出現有反應但不穩定
  • 閉鎖症候群:完全清醒但無法動作,只能用眼睛等方式溝通

另外也有極少數的病人,在完全清醒後又出現短暫意識喪失的狀況,這也屬於大腦重整的一部分。

只要病人的生命狀況穩定,持續給予照顧與刺激,就有機會出現進步的跡象。


11 參考資料

  • Faozi, E., Fadlilah, S., Dwiyanto, Y., Retnaningsih, L. N., & Krisnanto, P. D. (2021). Effects of a multimodal sensory stimulation intervention on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s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unconsciousness. Korean Journal of Adult Nursing33(6), 649-656.
  • Hoseinzadeh, E., Mahmoodi-Shan, G., Vakili, M. A., & Kazemnejad, K. (2017). Effect of auditory stimulation on consciousness in coma patients with head injur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ournal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 Sciences4(3), 82-88.
  • Kumar, S., Agarwal, N., & Sanal, T. S. (2024). Effectiveness of coma arousal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ain Circulation10(2), 119-133.
  • Mandeep, P. K. (2012). Effectiveness of early intervention of coma arousal therapy in traumatic head injury patients. Int J Head Neck Surg3(3), 137-42.
  • Megha, M., Harpreet, S., & Nayeem, Z. (2013). Effect of frequency of multimodal coma stimulation on the consciousness level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matose patients. Brain Injury27(5), 570-577.
  • Oh, H., & Seo, W. (2003). Sensory stimulation programme to improve recovery in comatose pati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12(3), 394-404.
  • Padilla, R., & Domina, A. (2016). Effectiveness of sensory stimulation to improve arousal and alertness of people in a coma or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70(3), 7003180030p1-7003180030p8.
  • Pape, T. L. B., Rosenow, J. M., Steiner, M., Parrish, T., Guernon, A., Harton, B., … & Nemeth, A. J. (2015).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familiar auditory sensory training for acute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preliminary report. 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29(6), 537-547.
  • Weaver, J. A., Watters, K., & Cogan, A. M. (2023). Interventions facilitating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OTJR: Occupational Therapy Journal of Research43(2), 322-336.
  • Zuo, J., Tao, Y., Liu, M., Feng, L., Yang, Y., & Liao, L. (2021). The effect of family-centered sensory and affective stimulation on comatos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115, 103846.
加入社群呼籲

Written By Human Not By AI Badge White@2x
📊 瀏覽人次: 125 次瀏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