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顱磁刺激 rTMS

【中風復健】rTMS 經顱磁刺激:中風後的希望,還是醫療噱頭?〡優缺點、效果、費用一次看懂

最後更新日期:2025年03月31日

1 rTMS 經顱磁刺激是什麼?

重複性經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幫助調節大腦活動的治療方式,不需要開刀、無痛,卻能影響大腦運作。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無線遙控器,透過磁場誘導大腦皮層產生微小的電流。

就像控制燈光的亮度——有些細胞「太暗」,需要加強刺激,有些「太亮」,則需要降低活性,讓大腦維持平衡。

治療時,醫護人員會將特殊線圈放在你的頭上,產生磁場脈衝,穿透頭皮與頭骨,直接影響大腦細胞,讓它們變得更安靜或更活躍,進而改善大腦功能。

Rtms Machine
經顱磁刺激 rTMS,圖片來源:CBC

2 為什麼 rTMS 經顱磁刺激可以幫助中風恢復?

因為 rTMS 經顱磁刺激可以調節大腦的活性。

人的大腦有左右兩個半球,彼此制衡、合作。

就像兩個人在拔河,當兩邊的力量相等時,能維持平衡,讓身體的動作與功能順利運作。

但中風後,這個平衡被打破了。

中風導致一側大腦受損,能力變弱,讓健康的那側變得過於強勢,不僅沒幫上忙,還可能進一步壓制中風的那側,讓你的功能更難恢復。

a close up of a human brain on a white background

你可以把大腦想像成一家公司,左右腦各有一位主管,分別負責不同的業務。

中風就像是其中一位主管(中風半球)突然生病,無法處理自己的工作。

為了「救場」,健康的主管(健康半球)開始接手所有業務。

原本是想幫忙,但時間一長,他變得過於強勢,不給生病的主管機會重新適應自己的工作。

結果,公司內部變得混亂,生病的主管失去了復原的機會,導致中風後的恢復變得更加困難。

man holding telephone screaming

這時,rTMS 經顱磁刺激就像是一位管理顧問,來幫忙調整這兩位主管的工作權限,讓公司恢復平衡

可以分成兩種方式:

  1. 降低健康半球的活動(低頻刺激)
    讓健康的主管「冷靜點」,不要把所有工作都攬過來,給生病的主管空間,慢慢接回自己的業務,恢復功能。
  2. 提升中風半球的活動(高頻刺激)
    幫助生病的主管「恢復元氣」,強化他的能力,讓他重新適應自己的工作,使公司(大腦)恢復平衡,讓身體動作更自然、更靈活。

簡單來說,rTMS 透過調整兩個腦半球的活動,就像是重新分配主管的工作權限,幫助大腦恢復協調,讓中風復健更順利!

💡 左右腦彼此平衡的現象稱為「半球間抑制平衡(interhemispheric inhibitory interactions)」。

中風後,這個平衡被打破了,健康的那半邊腦變得太活躍,壓制了中風腦區的恢復能力,讓你的功能更難復原。

two person handshaking


3 rTMS 經顱磁刺激要做幾次才有效?

rTMS 經顱磁刺激一個療程 10 次,每天 1 次,每次治療約 20-30 分鐘,包含準備時間。

實際治療的次數不是固定的,醫生會看你的進步情況來決定要上多少堂課。

通常至少要上 2~3 個療程(也就是 20~30 堂課),判斷對你是否有幫助,再決定要不要繼續治療。


4 做 rTMS 經顱磁刺激會有什麼感覺?會不舒服嗎?

大多數接受 rTMS 的人在治療過程中不會感到不舒服。

不過,有些人可能會有一些輕微反應,例如:

  • 輕微頭暈、頭痛或頭皮疼痛:通常休息一下就會好轉。
  • 臉部肌肉輕微抽動: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治療結束後就會自動停止,不用擔心。
  • 聽到噪音或暫時性耳鳴:因為機器運作時聲音較大,所以治療時會戴上耳塞保護聽力。

這些反應一般在治療後很快就會消失,稍作休息就能恢復正常。

📌 中風患者怎麼說?

說到副作用,我先生第一次做完之後,當天晚上就開始覺得很不舒服,頭暈得厲害,甚至吐了好幾次。

真的很嚇人!後來醫生就幫他調低了治療的強度,雖然還是會頭暈,但至少不會吐了。

奇怪的是,他整個療程期間都會感到頭暈,不是做完就會好的那種,有時候整天都會暈暈的。

直到全部十次都做完,休息了幾天後,頭暈的情況才慢慢好轉。

後來我們問醫院的人,他們說確實有些人會頭暈,但很少人會反應這麼強烈。

看來每個人身體對這種治療的接受度真的不一樣,分享給大家參考。

5703 08

5 哪些人不適合做 rTMS 經顱磁刺激?(禁忌症)

如果有以下情況,不建議接受 rTMS 經顱磁刺激:

  • 頭部或身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如心臟節律器、人工電子耳、深部腦刺激器、血管支架等)
  • 有癲癇病史或曾經癲癇發作,治療前可能會先檢查腦波
  • 懷孕或可能在治療期間懷孕

6 做 rTMS 經顱磁刺激會有副作用嗎?

rTMS 最主要的副作用是「引發癲癇」。

因為磁場刺激大腦時,有時會讓神經細胞異常放電。

但別擔心,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即使在標準治療條件下,包括高風險人群(像是有腦損傷、癲癇病史,或正在服用某些藥物的患者),發生癲癇的機率也只有萬分之三到萬分之九。

換句話說,接受治療的一萬人中,可能只有 3-9人會出現這種副作用,風險真的很低。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1296x728 Header 732x549

7 rTMS 經顱磁刺激的費用要多少?健保有給付嗎?

rTMS 經顱磁刺激目前都是自費的,健保沒有給付。

根據各縣市衛生局規定,每次 rTMS 經顱磁刺激治療費用大約在 2,500 到 5,000 元之間。

醫療院所通常把 10 次療程算作一個單位,所以一個完整療程要花 25,000 到 50,000 元。

有些醫療單位會建議至少完成 20 次以上的治療才能看到明顯效果,因此總治療費用可能在 5 萬~10 萬左右

⚠️ 若你是住院時做 rTMS 經顱磁刺激治療,保險可能會提供住院日額理賠,記得一定要提前向你的保險公司確認細節喔。

💬 中風患者這樣說

病房隔壁的中風朋友去台中做 rTMS,一次 3000 元,比我當初便宜。

他剛做完 10 次,醫師說一般要做 20-30 次才會有明顯效果,現在已經能慢慢彎曲大拇指和食指,還能做出小圓圈,這是以前做不到的。

不過醫師強調,rTMS 只是輔助,還是要持續復健。

我自己覺得效果有限,做了 10 次,只有握力稍微增強,還是專心復健比較實在。


8 rTMS 經顱磁刺激對中風真的有效嗎?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我不知道。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腦中風醫生都還沒有建議病人做經顱磁刺激治療。

就連美國、日本這些先進國家,也沒有把 rTMS 經顱磁刺激寫進治療腦中風的常規治療中。

但這並不是因為 rTMS 經顱磁刺激無效,而是「醫生還不確定怎麼用才會有效」。

a few men looking at a computer screen

2023 年,美國有一群科學家做了一項大調查。

他們看了 57 個高品質的研究,這些研究總共有 2595 位中風患者接受過 rTMS 經顱磁刺激。

科學家把這些患者分成兩組:剛中風不久的人(急性期)和中風已經三個月以上的人(慢性期)。

結果發現:

  • 急性期:手臂動作會變得更靈活、力氣會變大、思考能力會變好,還能更注意到視野中的東西。
  • 慢性期:手臂動作會變得更靈活、思考能力會變好、更能注意到視野中的東西,還能幫助說話和聽懂別人說的話。

可是,這 57 篇研究裡面的中風患者條件都不一樣。

  • 有些患者接受高頻的刺激,有些是低頻
  • 有些人是打健康半球,有些人是打中風半球
  • 有些人剛中風就開始治療,有些是中風好久才治療
  • 有些醫生針對大腦這個部位,有些是針對那個部位

這些差異太大了,所以科學家根本找不出規律。

醫師知道只 rTMS 經顱磁刺激對某些中風患者有幫助,但還不確定「為什麼會有效?」、「對誰有效?」,以及「怎麼使用才會有效?」

RTMS 對中風急性期的效果
rTMS 對中風急性期的效果
RTMS 對中風慢性期的效果
rTMS 對中風慢性期的效果


9 rTMS 經顱磁刺激可以同時改善所有功能嗎?

不能,因為大腦不同區域負責不同功能,治療方法也大不相同,例如:

  • 恢復動作」需要高頻刺激中風半球的運動皮層
  • 降低痙攣」則用低頻刺激
  • 改善語言」要針對 額葉的三角部(pars triangularis)或布若卡氏區(Broca)
  • 中風後憂鬱」則刺激左側背外側前額葉。

而且,大腦就像手機,對磁力也有「負載上限」。刺激太強時,腦部可能會像手機過熱一樣出現不良反應,必須小心調整治療強度,確保既安全又有效。

因此, rTMS 經顱磁刺激一定要有專業團隊為你量身打造,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有趣的是,雖然 rTMS 經顱磁刺激主要針對特定腦區,但由於大腦各部分其實是相互連結的網絡,有些患者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好處,例如原本只想改善手部功能,結果走路也變得更順暢了。

DSC07673
DSC07673

💬 中風患者這麼說:

我做過兩個療程,共 20 次顱內磁刺激,價格不便宜!

我是腦出血型中風,大約在中風後第三個月開始做,當時病友和家屬們都不太看好,但家人和朋友堅持要我試試看,想說反正就當作調理身體。

第一個療程 10 次做完後,休息一週時,左手開始有些反應,加上職能治療師的訓練,第二個療程結束後,我的左手能夠打開和握拳,甚至沒戴過副木。

說真的 rTMS 只是輔助,最重要的還是持續復健!我也看過做了 80 次,還是站不起來的例子。

生病後,身體和心理都要努力,身邊的支持也很重要。

大家參考看看吧!


10 rTMS 經顱磁刺激可能對中度中風比較有效

如果你是中度中風患者,使用 rTMS 經顱磁刺激有近一半(45%)的機會能幫你的手功能明顯進步。

但如果你是重度中風患者,效果就沒那麼顯著,只有約四分之一的人會看到明顯改善。

這個發現來自日本醫科大學的大規模研究,他們追蹤了 1,254 位中風患者用了 rTMS 經顱磁刺激兩個禮拜的結果,並用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 將患者分成四個等級。

  • 嚴重中風(分數低於 26 分):這類患者沒有接受 rTMS 治療,所以不知道效果如何
  • 重度中風(分數 26~30): 約四分之一的患者手部功能有明顯改善。
  • 中度中風(分數 30~45):接近一半(45%)的患者手部功能有明顯進步。
  • 輕度中風(分數 46~66):因為功能已經比較好了,能進步的空間較有限,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有明顯改善。

整體來說,大約 8.6% 非常有效,30.5% 有效,60.8% 沒效。

你可以詢問一下職能治療師,你的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 分數是多少?來評估自己是否是合做 rTMS 經顱磁刺激。

⚠️ 重要提醒:

這項研究中,有 6 成病人做了rTMS 經顱磁刺激沒什麼進步。

而且即使是中度中風患者(最適合做 rTMS 經顱磁刺激治療的族群),也有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反而出現「功能退步」的情況。

做完 RTMS 經顱磁刺激   有人進步、有人持平、有人退步

💬 中風病人這樣說:

大家都說 rTMS 對中風恢復有幫助,我就想說試試看吧,反正有效的話就賺到了。

我先問了幾個病友,他們大多做了 10-20 次,大部分都說「沒什麼感覺」。

但醫生跟我說有六七成的人會進步,從來沒人變差,所以我想說應該沒風險,就去做了。

剛開始幾次治療沒特別感覺,不過心情好像比較好一點。

到第九次時,我突然發現腿變得比較沒力,有點擔心,就問醫生,醫生說可能是因為最近復健方式改變的關係。

我雖然有點猶豫要不要繼續,但還是決定再做一個療程(10次),結果情況不但沒好轉,反而覺得走路更吃力了。

真的很挫折,原本滿心期待,結果好像比沒做前更糟。

老實說,這次經驗很失望。

rTMS 對改善我的情緒確實有點效果,但對中風後遺症,我自己覺得一點幫助都沒有,感覺還更退步了。

我不知道這種治療到底有多少研究支持,醫生可能是看外國文獻學來的吧?

政府怎麼認定這個治療有效,我也不清楚,有時候甚至懷疑我們是不是當白老鼠。

這只是我個人的經驗啦,每個人情況不一樣,也許你去做會有效果。

但我覺得不要抱太大期望比較好。

如果你在考慮要不要做,建議先跟醫生聊清楚,想好了再決定。

希望分享我的經驗能給大家一些參考,祝大家復健順利!


11 打了 rTMS 經顱磁刺激後,可以不做復健嗎?

不行,絕對不行。

rTMS 經顱磁刺激 ≠ 直接讓你恢復!

它就像是在幫大腦「充電」,讓你的大腦更容易學習新東西。

但如果你不復健,大腦根本還是沒有「訓練」,效果等於白費。

印尼穆罕默蒂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做了一項實驗,他們找了兩組中風患者:

  • 第一組:只做 20 分鐘 rTMS 經顱磁刺激
  • 第二組:rTMS 經顱磁刺激 + 每天 60 分鐘居家復健(吃飯、寫字、翻牌、做家務)

結果七天後,只做 rTMS 的人手部功能僅進步 3.2 分,而加上復健的組別進步 21 分,是前者的 7 倍。

不只是功能變化,連大腦的變化都不同!

科學家測量了 「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BDNF)」 ,這是幫助腦細胞修復、增長的重要物質。

發現只做 rTMS 經顱磁刺激的人,BDNF 反而略微下降;但有做復健的組別,BDNF 明顯增加,代表腦細胞修復能力更強。

rTMS 經顱磁刺激就像一杯咖啡,可以醒腦,提高學習效率,但不能代替念書準備考試。

如果你只做 rTMS 經顱磁刺激而不訓練,效果不僅有限,甚至只是浪費錢。

💡 有些醫院提供的 rTMS 療程會直接搭配一對一專業復健訓練,讓效果加倍。別忘了在選擇療程時,詢問是否包含這項重要服務喔!

2461968

💬 中風病人這樣說

去年我家人中風,住院約十天後開始嘗試 rTMS,效果讓我們很驚喜!

醫生推薦這種治療,說對剛中風的患者越早做越好。

我們是在北部一間大醫院做的,當時家人一側幾乎無法動,第一次治療時,醫生一直引導動作,慢慢地,原本沒反應的腳開始有些小動作。

最讓我們開心的是,做了幾次後,醫生建議試著扶他站起來,竟然真的站住了!

雖然只能撐一下,但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

療程是 10 次,大約 5 萬,雖然不便宜,但看到家人的進步,覺得很值得。希望這個經驗能幫到其他家庭!


12 rTMS 經顱磁刺激本來是用來治療憂鬱症的

rTMs 經顱磁刺激其實主要是用來治療那些「吃藥效果不好的重度憂鬱症患者」。

憂鬱症也是因為腦部迴路出現問題,情緒調節能力下降, 因此也可以透過經顱磁刺激 rTMS 重新調節腦神經的電訊號而改善。

有些中風患者做了 rTMS 經顱磁刺激之後,也會改善心情,不再這麼憂鬱、整天掉眼淚,有更多的能量可以面對第二人生喔。


13 rTMS 經顱磁刺激的優缺點

優點

  • 非侵入性:不需手術、不需服藥,無需住院,安全性較高。
  • 可能促進中風恢復:研究顯示可改善手部功能、語言能力、認知功能等,特別適用於中度中風患者。
  • 治療時間短:每次治療約 20-30 分鐘,通常一個療程為 10 次,可連續進行。
  • 可針對不同症狀客製化治療:可使用高頻/低頻刺激,根據需求調整(如運動功能、語言、痙攣等)。
  • 副作用風險低:大多數患者只有輕微不適,如頭皮刺激、短暫頭痛,嚴重副作用極少見。
  • 可與其他復健方式搭配:搭配傳統復健效果更好,可加速中風恢復。

缺點

  • 效果因人而異:約 60% 的患者無明顯改善,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現功能退步。
  • 費用昂貴:每次治療約 2,500 – 5,000 元,一整個療程可能需花費 5 萬~10 萬元,且健保不給付。
  • 需要多次治療才能見效:通常建議 20~30 次療程才能觀察到顯著效果,短期內難以看到明顯改善。
  • 尚未納入標準治療:目前醫界仍未確定 rTMS 在中風治療中的最佳應用方式,尚未成為常規標準療法。
  • 不適合某些人:有金屬植入物(如心臟節律器、腦內支架)、癲癇病史、懷孕者不適合接受 rTMS。
  • 不能取代復健訓練:rTMS 主要是幫助大腦進入學習狀態,仍需要搭配復健訓練才能真正改善功能。
Rtms

14 總結:你適合做 rTMS 經顱磁刺激嗎?

可嘗試 rTMS 經顱磁刺激

  • 中度中風患者(Fugl-Meyer 30-45 分)
  • 希望改善手部動作、語言、認知功能
  • 有私人保險可理賠或經濟能力允許
  • 願意配合復健訓練,不期待「做完就會好」的患者

不建議使用 rTMS 經顱磁刺激

  • 重度中風(Fugl-Meyer <30 分),改善機率較低
  • 經濟狀況有限、無私人保險,難以負擔費用
  • 不願配合復健訓練,期待 rTMS 直接讓功能恢復
  • 有癲癇病史、金屬植入物、懷孕者(因安全考量)

rTMS 經顱磁刺激就是一種不用開刀、很安全的腦部調整技術,對中風患者可能會有幫助。

但就像每個人吃同一種藥,有人很有效,有人一點反應都沒有一樣,連醫生們都還在研究它到底有多少效果呢。

如果醫生說你適合試試,而且你經濟上也付得起,可以考慮看看。

不過最好事先和家人討論好,如果做了幾個療程都沒什麼改善,就該考慮停下來,換別的方法囉!

現在的研究還沒辦法很清楚告訴我們,「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這種治療對中風復健到底有沒有效。

因為不同的研究結果差很多,而且大家也還搞不太懂它到底是怎麼產生效果的。

要知道它到底有沒有效,需要做更多規模比較大的研究,而且這些研究的治療方式和檢查標準要一致。

除此之外,也需要收集更多病人的資料,像是中風多嚴重、中風的位置在哪裡、中風的範圍有多大,還有大腦哪些部分還能正常工作。

這樣才能找出哪些人比較適合用這種治療、哪些人可能沒那麼有幫助。

如果 rTMS 的治療能剛好配合病人正在練習的動作,像是練習伸手或拿東西,效果可能會更好。

最後,若我們也能記錄病人大腦和身體動作的變化,就更有機會搞懂這種治療到底是怎麼幫助他們恢復的。

— Jeannette Hofmeijer,荷蘭特文特大學,轉譯神經生理學教授


15 參考資料

  • Hamaguchi, T., Yamada, N., Hada, T., & Abo, M. (2020). Prediction of motor recovery in the upper extremity for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goal sett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rok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 Frontiers in Neurology11, 581186
  • Rahayu, U. B., Sakinah, S., & Ramida, S. (2023, Octob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om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HRP)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Post-Stroke. In 4th Borobudu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2022 (BIS-HSS 2022) (pp. 661-671). Atlantis Press.
  • Hofmeijer, J., Ham, F., & Kwakkel, G. (2023). Evidence of rTMS for Motor or Cognitive Stroke Recovery: Hype or Hope?. Stroke54(10), 2500-2511.
  • Vallejo, P., Cueva, E., Martínez-Lozada, P., García-Ríos, C. A., Miranda-Barros, D. H., Leon-Rojas, J. E., & Cueva, E. J. (2023).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stroke: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urrent role and controversies of neurorehabilitation through electromagnetic pulses. Cureus15(7).

加入社群呼籲

Written By Human Not By AI Badge White@2x
📊 瀏覽人次: 3,400 次瀏覽

在〈【中風復健】rTMS 經顱磁刺激:中風後的希望,還是醫療噱頭?〡優缺點、效果、費用一次看懂〉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