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Pic 42

職能治療的 10 大 NG 行為〡3 年前美國職能治療學會的建議,台灣依然一直踩線

1 ❶ 不要做沒意義的復健,像是拿錐形杯、插釘版、轉肩輪和手臂腳踏車

職能治療是日常生活中有意義、有實際用途的活動,像是自我照護、家務、學校學習或工作等。

活動對生活越有意義,越能激勵人們,增加他們的專注力、耐力、運動能力和忍痛力,讓他們更投入,從而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教導人們如何穿衣服、煮飯做菜比舉重或拉彈簧更能幫助他們重回日常生活。

有意義的活動能讓人發揮潛能,實現個人和功能目標;

反之,沒意義的活動無法引發人們興趣,讓他們參與度低且效果很差。


2 ➋ 沒有評估,就不要做感覺統合治療

許多孩子因感覺處理問題影響活動參與。

但感覺處理很複雜,每個人都不一樣,需要個別治療計畫。

如果治療沒有針對具體的問題,可能無效甚至有負面影響。

採用感覺治療方法前(如加重背心、聽覺訓練等),一定要先進行詳細評估。


3 ❸ 不要只用物理治療儀器,沒結合有目的性的活動

只用物理治療的儀器(如熱敷、電療),卻沒有結合職能活動,就不算職能治療。

儀器要搭配功能性活動,整合到職能治療的介入方案中,

當作是暖身準備,或是在活動中同時使用,

才能幫助人們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和參與度。


4 ❹ 中風肩膀無力的患者,不要用滑輪

中風偏癱無力的患者,用滑輪會增加肩痛的風險

應優先選擇溫和且可控的關節活動範圍練習及活動。


5 ❺ 不要設計那些「跟生活無關」的認知訓練

例如連連看、記憶練習、大家來找碴或是電腦認知遊戲,

認知訓練必須結合實際生活,像是使用購物清單,在家中模擬購物場景,在日常情境中練習記憶和計畫能力,

提高人們的自我覺察、教導使用策略、調整環境或使用輔助設備,

如果認知訓練和實際生活脫節,效果會大打折扣。


6 ❻ 沒有了解人們的背景及需求,不要開始職能治療

職能治療是基於人們的過去經驗、日常習慣、興趣和需求,並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設定目標。

人們必須先察覺到哪些事情對他們是有意義的,然後自己選擇重要的目標和優先事項。

如果目標完全是治療師給的,不會有什麼治療效果。


7 ❼ 不理解行為背後的意義,就不要強制改變自閉症患者的重複性行為

自閉症患者的「重複性行為」對他們來說是有意義的,會幫助他們調節情緒、溝通或表達自我。

不了解這些行為背後原因就強行改變,會讓他們倍感壓力,造成負面的自我形象或心理健康問題。


8 ❽ 沒有結合功能性目標,就不要處理「原始反射」

有些治療的目標會放在「抑制原始反射」,但這不會直接幫助患者提升生活功能。

有反射問題,也不一定會導致功能障礙。

必須是「原始反射影響了日常生活」才處理,而且目標是「改善生活」,而非「改善反射」。


9 ❾ 不要讓中風偏癱的患者穿三角巾/手臂吊帶

三角巾/手臂吊帶會讓手臂縮起來,收在胸前,

不但會引發攣縮和疼痛,還會限制患手動作和使用,減少大腦恢復的機會。

取而代之,有半脫臼或肩痛問題,應該強調平常患測手的擺位。


10 ❿ 和生活無關的步態訓練就不該做

步態訓練會改善走路能力,但在跑步機上走好,不代表能從臥房走到廁所。

職能治療師要考慮人們的生活情境,像是在家中狹窄空間行走、去超市推購物車或是時限內走過紅綠燈。

才能真的幫助人們回歸生活。


Written By Human Not By AI Badge White@2x
📊瀏覽人次: 17 次瀏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