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11月05日
傳統上,我們總認為中風復健是在練動作、練走路或是練說話,把「身體功能的恢復」和「成功的中風復健」畫上等號。
然而研究發現,就算身體功能只有稍微的損傷或是恢復得不錯,參與生活的角色仍可能受到很嚴重的影響。
1 中風後的「生活參與」和「功能恢復」是不同的概念
我有個中風患者小玲,她在中風後只有輕微的動作功能損傷,語言和認知功能沒有明顯影響。
經過一些簡單的職能治療後,很快就可以自己穿衣服和吃飯了,從這個角度看,她的身體功能已經有顯著改善。
但社會參與方面卻有所不同,小玲曾是樂愛社交的人,生病前幾乎每一個禮拜都會和不同的朋友約會聚餐。
中風後,她在社交上充滿挫折感,儘管可以自己完成日常活動,但還是擔心自己的表現不好,不能靈活的使用刀叉和筷子,走路速度也比較慢,過紅綠燈時會感到緊張、僵硬。
這種焦慮和自信心的不足使她選擇遠離社交場合,避開了許多原本喜愛的活動,也失去了原來與朋友的互動交流。
這個例子突顯了身體功能的恢復與社會參與之間的差異。儘管小玲的身體功能得到改善,但她的社會參與卻受到了情感和心理層面的挑戰。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大部分的復健很少把「社會參與」納入成效考量中,我們比較關心中風患者多拿了幾個木塊,勝過於有沒有出去看場電影、逛逛街、爬爬山或是泡泡溫泉。
2 增加中風後社會參與的四種方法
根據系統性回顧研究的報告(一種統整許多篇研究結果所產出的研究,通常有比較高的參考價值),要恢復中風後的社會社會參與有四種方法:動作訓練、職能治療、自我管理以及綜合介入。
❶ 動作訓練:打好基礎
不諱言,動作功能的改善,還是促進社會參與的重要因素。
畢竟動作越是接近正常,我們與人互動的心理壓力就會越小,自信心就會越高,就會越來越自然而然。
動作訓練有很多種方法,例如跑步機、腳踏車、步行訓練、瑜伽、重量訓練、平衡訓練、協調訓練、機械輔助和有氧運動等等。
然而動作訓練的內容和強度差異很大,所以很難比較到底哪一種方法是「廣泛有效」的。
最好的方法是找一個專業的治療師,根據你的需求做客製化的設計。
❷ 職能治療:關注生活目標
我知道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有在做職能治療,但許多職能治療,其實都太偏向動作訓練。
當職能治療師要改善中風患者的社會參與的時候,大多會使用一個叫「加拿大職能表現測驗」的評估工具,來了解對你個人而言,現在最重要的生活目標有哪些?以及覺得自己現階段表現的如何
依此設定個人的職能治療目標。
接著會透過各種策略,來幫助你逐步完成目標,這些策略包含
- 動機增強:幫助你越來越願意主動嘗試與挑戰
- 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平常生活是沒有治療師在身邊的,你要自己學會思考和挑戰,來解決眼前的問題
- 用不同方法完成日常生活:山不轉則路轉,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只一種。
- 居家改造:把家裡的環境改良得更安全、更方便
- 促進家屬一起參與:許多研究證明,身邊越多人支持,人們堅持和成功的機率越高
- 善用手機:職能治療師可以善用科技,就算不在身邊也可以提供支援
當你開始練習回歸生活與工作的時候,你才真的能體會到什麼是職能治療。
❸ 自我管理:找回人生主控權
生病前,我們的生活大部分都是有規律的,固定時候去上班、開會、接小孩、煮飯、洗澡和睡覺。
而生病後,你突然擁有了大量的時間和自己獨處,沒有了生活中正常的「規範」,很多人突然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失去了對自己的掌控能力。
自我管理是一種能力,讓你能夠有效地管理你身體功能和情緒,改善你的生活品質。
這包括設定個人目標、解決問題、制定策略,並充分利用各種可用的資源來應對中風後可能出現的挑戰。
自我管理之所以對中風患者非常重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提高生活品質:中風後,你會面臨許多困難,包括身體功能受損、語言障礙、情緒波動等。透過自我管理,你會學習有效應對這些困難,從而提高生活品質。
- 增加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可以增強你掌握自身狀況的自我效能感。當你能夠成功地設定目標並實現它們時,會感到更有信心,這有助於減輕焦慮和憂鬱情緒。
- 症狀控制:自我管理教導你如何管理你的症狀。包括學習如何有效地控制疼痛、疲勞、肌肉緊張等身體不適,以及如何應對情緒波動。
- 目標設定和達成:透過自我管理,你會學會設定具體的目標,並制定計劃來實現這些目標。這有助於激勵你積極參與康復過程。
- 減輕家庭和照顧者的負擔:自我管理還會關係到家庭成員和照顧者的參與,幫助他們理解你的需求,提供支持,並協助他們管理日常生活。
以增加「自我管理」為目標的介入,在台灣中比較少見,但我們可以從很多相關的書籍和課程中學到這些技巧,因為「自我管理」對一般人來說也是同樣重要。
我自己讀過幾本很棒書籍,可以推薦給你:
-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 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 內在原力: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 拖延心理學:為什麼我老是愛拖延?是與生俱來的壞習慣
❹ 綜合介入:多方面的支援
中風面臨的困難有非常多的面相,諸如情緒低落、背景知識不足、家庭支持不足、不知道如何取得社會支援等等。
因此最有效的療法,是必須結合多專業、多面相的介入。
從醫學領域的職能治療、物理治療和語言治療,到社會層面的就業輔導與社會資源連結。
小結
參與生活才是中風復健最終目標,而不是動作恢復。
我們永遠不會放棄身體恢復的希望,但也要永遠學著與現在的身體共存,不要讓身體功能限制了你去做那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想愛的人以及想過的生活。
3 常見問題 FAQ
中風後的「生活參與」和「功能恢復」是什麼的概念?
中風後的「生活參與」指的是中風患者能夠參與社會活動和角色的程度;「功能恢復」指的是中風後身體機能的恢復程度。這兩個概念不同,功能恢復好不一定代表生活參與度高。
增加中風後社會參與有哪四種方法?
增加中風後社會參與的四種方法是:❶ 動作訓練 ❷ 職能治療 ❸ 自我管理 ❹ 綜合介入。
動作訓練如何幫助中風患者增加社會參與?
動作訓練可以幫助改善中風患者的動作功能,讓中風患者在社交互動時感到更自信,進而增加社會參與度。
職能治療如何幫助中風患者增加社會參與?
職能治療會先了解中風患者的生活目標,再設計治療計畫來幫助中風患者達成生活目標,從而提高其社會參與度。
自我管理是什麼?它如何幫助中風患者增加社會參與?
自我管理是中風患者有效管理自己的能力,以提高生活品質。自我管理可以增強中風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進而提高其社會參與度。
綜合介入是什麼?它如何幫助增加社會參與?
綜合介入是結合多種專業的介入方式。它可以提供中風患者全方位的支持,幫助中風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各方面都能提高功能,進而增加社會參與度。
職能治療有哪些策略可以增加社會參與?
職能治療的策略包含:動機增強、培養解決問題能力、不同方法完成日常生活、居家改造、促進家屬參與、善用手機等。
如何看待中風患者的功能恢復與社會參與?
我們要關注中風患者的社會參與,而不只是功能恢復。我們要學會與現在的身體共存,不要讓身體功能限制了中風患者的生活。
📊瀏覽人次: 200 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