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11月05日
💡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簡稱 FMA)是中風最常用的評估工具之一,其信校度極高,在臨床研究中被廣泛使用來比較復健治療的成效,並且可以預測中風患者在半年內的動作恢復情況。
這裡是我整理的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介紹與使用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方便地使用這項工具。
1 什麼是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簡稱 FMA),是用來了解中風患者身體恢復的情況的工具,也可用來評估經過一段時間的復健訓練,患者的動作能力是否有進步。
最早是學者 Axel Fugl-Meyer 在 1975 年的研究「The post-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 A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physical performance」所提出,整合了布朗斯壯中風動作復健分期 brunnstrom stage 的運動恢復階段。
💡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發展背景: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是根據「布朗斯壯中風動作復健分期 brunnstrom stage」 設計的,但更加詳細和量化。
「布朗斯壯中風動作復健分期」著重於將中風患者的動作能力分階段,但沒有全面量化患者的整體恢復。
而「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則對中風患者的恢復過程進行了更細分的階段,不但包含「布朗斯壯中風動作復健分期」的六個階段(但將二、三階段合併評估),並在評估動作功能時同時考慮了肌力、動作協調和速度等因素。
因此「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能對中風患者進行更全面的評估,自 1975 年發表以來,一直被廣泛用於中風患者的臨床與研究上。
2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內容有哪些?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是中風後功能恢復的標準評估工具,也是中風急性後照顧計畫( Post-acute Care,簡稱 PAC)一定會使用的評估工具。
主要評估是中風後患者的動作能力、感覺、平衡和關節是否正常,分成五個子量表,共 155 題:
- 動作功能:看患者的手和腳是否能正常動,肌肉力量怎麼樣。
- 感覺功能:測試患者是否能正常感覺觸摸,以及對身體位置和動作的感覺。
- 平衡能力:看患者坐著或站著時是否穩定。
- 關節活動範圍:檢查關節是否有疼痛,活動範圍如何。
- 關節疼痛:關節是否有疼痛的狀況。
3 誰適合用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適合用來評估所有年齡層的中風患者,包含急性中風與慢性中風。
4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需要什麼設備?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需要一張墊子或床、一些小物體和工具來評估感覺、反射和運動範圍,包含
- 紙
- 網球
- 棉花棒
- 筆
- 反射錘
- 圓柱型的罐子
- 關節量角器
- 碼錶
- 椅子
5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需要多少時間?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子量表可以分開使用,例如目標是評估「上肢功能」,可以只使用「傅格梅爾 Fugl-Meyer 上肢動作與感覺評估量表」,不需要評估其他子量表。
完成整個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大約需要 30-60 分鐘,如果只評估動作功能,則大約 30 分鐘。
6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評分方式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是透過直接觀察患者的表現來評分,每項測試都有一個評分方式,需要患者做出特定的動作或是回應。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是使用 3 分量表,評分從 0 到 3 分,其中 0 分代表「無功能」,1 分代表「部分功能」, 2 分代表「正常功能」,總分最高 226 分,表現越好,分數越高。
- 動作功能: 0~100 分,其中上肢為 66 分,下肢為 34 分。
- 感覺功能: 0~24 分,其中 8 分為輕觸覺, 16 分為本體覺。
- 平衡能力: 0~24 分,其中 6 分為坐姿, 8 分為站姿
- 關節活動範圍: 0~44 分,其中上肢為 24 分,下肢為 20 分。
- 關節疼痛: 0~44 分,其中上肢為 24 分,下肢為 20 分。
子量表 | 內容 | 計分 |
---|---|---|
動作功能 | 上肢 | 66 |
下肢 | 34 | |
感覺功能 | 輕觸覺 | 8 |
本體覺 | 16 | |
平衡能力 | 坐姿 | 6 |
站姿 | 8 | |
關節活動範圍 | 上肢 | 24 |
下肢 | 20 | |
關節疼痛 | 上肢 | 24 |
下肢 | 20 | |
總分 | 226 |
7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分數代表什麼?
透過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職能治療師可以更加了解患者的恢復的情況,幫助擬定適合的治療計劃。
許多學者會根據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將中風患者分成不同的動作障礙等級,但不同的研究所採用的分數不一致。
以動作功能(總分 100 分)為例:
- 0~50 分:嚴重動作障礙
- 50~84 分:明顯動作障礙
- 85~95 分:中度動作障礙
- 96~99 分:輕微動作障礙
- 0~35 分:嚴重動作障礙
- 36~55 分:明顯動作障礙
- 56~79 分:中度動作障礙
- 79~99 分:輕微動作障礙
只評估傅格梅爾 Fugl-Meyer 的上肢動作評估量表(總分 66 分):
Maurits 等學者將其與動作研究手臂測驗(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ARAT)的分數(總分 57 分)對應,並分為五個範疇,代表從沒有上肢功能到完全上肢功能的不同程度:
- 0~22 分:沒有上肢功能,對應到 ARAT 0 ~ 10 分
- 23~31 分:上肢功能差,對應到 ARAT 11 ~ 21 分
- 32~47 分:上肢功能有限,對應到 ARAT 22 ~ 42 分
- 48~52 分,上肢功能顯著,對應到 ARAT 43 ~ 54 分
- 53~66 分,上肢功能完全,對應到 ARAT 55 ~ 57 分
8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可以預測中風恢復
在【中風復健】中風復健要多久?〡中風黃金復健期只有6個月?真的假的?中我有提到:「中風復健的成果是可以預測的。」
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透過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分數,其公式是:
未來六個月的分數(𝒏) =
中風第一週的分數(𝒴) + ❲ FMA的總分(𝒙)- 第一週分數(𝒴)❳ x 70%
9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缺點與限制
根據羅文琪與 Gladstone 等學者的研究,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可能有以下的缺點與限制:
- 評分不夠敏感
- 每個項目的評分都只有 3 分量表
- 對於輕度或中度的動作障礙患者可能不夠敏感,因為他們很快就達到最高分,出現天花板效應,無法反映出更細微的改善。
- 動作功能的內容有些不足或不平衡
-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動作功能偏重於上肢而忽略了下肢
- 也沒有包含一些重要的動作功能,如手指的單獨活動、細微的動作和速度等。
- 除了動作功能,其他子量表的適用性不高
- 感覺、平衡、關節活動度和關節疼痛子量表的項目選擇和理由不夠明確
- 這些領域可能不適合測量運動障礙的恢復,並且可能與評估動作障礙的目的不相符。
- 發展過程不夠嚴謹
-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發展過程缺乏正式的方法論
- 沒有使用專家小組或其他方式來產生和減少項目。
- 缺乏特定患者群體的可靠性和敏感性的數據
-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大多數研究,都是在不同的中風患者群體中進行的
- 沒有明確指定中風類型、病變定位和患者特徵。
- 重點在評估損傷,而不是日常生活功能
-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主要是了解動作恢復的狀況,不考慮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表現,例如穿衣服、吃飯和走路。
- 總分相同不等於恢復程度相同
- 總分相同的兩個患者,可能會被誤以為恢復程度相同,忽略各個面向的得分上有差異。
10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信度、效度與反應性
如果你是研究人員,需要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信度、效度、反應性及最小重要差異值等心理計量特性,推薦可以從四個網頁查詢:
-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
- Fugl-Mever Assessment of Sensori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 (FMA)
-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
-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
11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基本使用原則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的基本使用原則如下:
- 清楚地告訴受測者要做什麼,可以透過示範或是口頭指令
- 先讓患者用好側肢體進行動作,確認患側理解指令
- 每一個動作重複三次,並記錄下最好的表現,如果前兩次已經取得滿分,則不需再評估第三次,但協調與速度僅評估一次。
- 不可協助受測者,但可以口頭鼓勵
- 評估手腕和手的時候要單獨進行,不和手臂一起施測。
- 在評估手腕和手部動作時,可以扶著受測者的手肘或前臂,減少肩膀的負擔。
12 傅格梅爾 Fugl-Meyer 上肢動作評估量表
手臂(坐姿)
- 反射活動
- 屈肌反射
- 伸肌反射
- 讓患者的手臂保持放鬆狀態,敲擊二頭肌、三頭肌以及手指屈肌,觀察是否有出現反射活動
- 評分方式:
- 0- 無法引起任何反射活動
- 2- 能引起反射活動
- 可自主動作,但以協同動作模式(不借助地心引力)
- 屈肌協同動作
- 項目包括:肩胛骨後縮、肩胛骨上抬、肩膀外展(至少 90 度)、肩膀外轉
- 預備姿勢:完全伸肌協同(上肢完全伸展,朝向對側膝蓋,肩部內收/內旋,肘部伸展,前臂旋前),如果患者無法主動做出預備姿勢,可被動協助擺位。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將前臂完全旋後,手肘彎曲,並將手帶到患側的耳朵處,肩部應至少外展 90 度。
- 評分方式:
- 0- 完全無法執行
- 1- 部分執行
- 2- 完整執行
- 伸肌協同動作
- 項目包括:肩膀內收/內轉、手肘伸展和前臂旋後
- 預備姿勢:患側肢體被動放在患者側邊,手肘屈曲,前臂旋前。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肩膀內收和內轉,將手臂伸向好側的膝蓋,前臂旋後
- 評分方式:
- 0- 完全無法執行
- 1- 部分執行
- 2- 完整執行
- 屈肌協同動作
- 可自主運動,部份協同動作
- 手碰到腰椎
- 預備姿勢:手放在大腿上
- 評估動作:將患手放在背後,碰觸腰椎
- 評分方式:
- 0- 沒有特定動作執行,或患者移動但沒有觸及髂骨前上棘(ASIS)
- 1- 部分執行,手必須通過髂骨前上棘
- 2- 完整執行,手通過髂骨前上棘,並能將手臂向後伸展至骶骨;不要求完全伸展肘部
- 肩膀屈曲 0-90°
- 預備姿勢:手肘伸直,手臂放身體側,拇指向前。
- 評估動作:指導患者將肩部屈曲至 90 度,同時保持肘部伸直。在整個肩部屈肌動作過程中,肘部必須完全伸展;前臂可以處於旋前或中間位置。
- 評分方式:
- 0- 肩膀無法屈曲,或肩膀一屈曲就立刻出現肩膀外展或手肘屈曲
- 1- 肩膀屈曲出現肩膀外展或手肘屈曲
- 2- 肩膀屈曲90°,過程沒有出現肩膀外展或手肘屈曲
- 前臂旋前-旋後
- 預備姿勢:手肘屈曲90°放在身體側邊,前臂旋後,拇指向上
- 評估動作:主動可動的運動範圍內旋前/旋後前臂
- 評分方式:
- 0- 無法保持正確的肩部內收和肘部屈曲位置,和/或完全無法進行旋前或旋後
- 1- 能進行主動旋前或旋後,但角度受限,同時肩部和肘部位置正確
- 2- 肘部和肩部位置正確的情況下完全進行旋前和旋後
- 手碰到腰椎
- 可自主運動,輕微或沒有協同動作
- 肩膀外展 0-90°
- 預備姿勢:手肘伸直,手臂放身體側,手心朝向身體
- 評估動作:將肩部外展至90度,做純外展動作,同時保持肘部完全伸展和前臂旋前
- 評分方式:
- 0- 無法執行,或動作開始立刻出現前臂旋後或手肘屈曲
- 1- 部分完成,或肩膀外展過程出現前臂旋後或手肘屈曲
- 2- 肩膀外展到90°,過程沒有出現前臂旋後或手肘屈曲
- 肩膀屈曲 90-180°
- 預備姿勢:手肘伸直,手放在膝蓋上
- 評估動作:將肩部屈曲超過 90 度,同時保持肘部完全伸展和前臂處於旋前和旋後之間的中間位置
- 評分方式:
- 0- 肩膀無法繼續屈曲,或動作開始時,立刻出現肩膀外展或手肘屈曲
- 1- 肩膀屈曲時,出現肩膀外展或手肘屈曲
- 2- 肩膀屈曲超過90°,過程保持前臂在正中位置,且沒有出現手肘屈曲
- 前臂旋前-旋後
- 預備姿勢:手肘伸直,手放在膝蓋上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在肩膀屈曲 30 至 90 度和肘部完全伸展的情況下旋前和旋後前臂
- 評分方式:
- 0- 前臂無法旋前與旋後,或無法維持肩膀與手肘的正確姿勢
- 1- 前臂旋內/旋外角度不完全,但可維持肩膀與手肘的正確姿勢
- 2- 前臂旋內/旋外完全,且可維持肩膀與手肘的正確姿勢
- 肩膀外展 0-90°
- 反射強度
- 二頭肌、三頭肌與手指屈肌
- 使用反射錘誘發患側手臂的二頭肌和三頭肌的反射,並通過快速伸展來測試手指屈肌的反射,觀察反射是否過度活躍。
- 這項測試只有在患者在第 VI 部分獲得 6 分(即前三項各得 2 分)時才進行。
- 如果患者沒有在每一項中得分 2 分,則此項得分為 0 分。
- 評分方式:
- 0- 其中 2~3 者出現強烈反射
- 1- 其中 1 者出現強烈反射,或是至少 2 者出現輕度反射
- 2- 最多其中 1 者出現輕度反射,沒有任何強烈反射
- 二頭肌、三頭肌與手指屈肌
手腕
- 可以幫忙支撐在手肘,以減少肩部的負擔
- 在肘部 90 度的測試中,患者應該誘發手肘屈肌,在肘部 0 度的測試中誘發肘伸肌。
- 手腕
- 維持在伸展 15°(手肘屈曲時)
- 預備姿勢:肩膀 0°、手肘屈曲 90° 放在身體側邊,手心向下
- 評估動作:手腕向上伸展至少 15°,若超過 15° 則給予輕微阻力
- 評分方式:
- 0- 手腕無法維持在伸展 15°
- 1- 手腕可以伸展 15°,但無法對抗阻力
- 2- 手腕可以伸展 15°,並且對抗輕微阻力
- 重複伸展-屈曲(手肘屈曲時)
- 預備姿勢:肩膀 0°、手肘屈曲 90° 放在身體側邊,手心向下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手腕重複從 15° 伸展到 15° 屈曲,手指可略微彎曲。
- 評分方式:
- 0- 無法自主伸展-屈曲手腕
- 1- 可自主運動,但角度不完全
- 2- 可自主運動,且角度完全、動作平順
- 維持在伸展 15° (手肘伸直時)
- 預備姿勢:手肘伸直,前臂旋前,手心向下,放在膝蓋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在手肘完全伸直和肩膀屈曲 30° 的姿勢下,將手腕伸展少至15°,若超過 15° 則給予輕微阻力。
- 評分方式:
- 0- 手腕無法維持在伸展 15°
- 1- 手腕可以伸展 15°,但無法對抗阻力
- 2- 手腕可以伸展 15°,並且對抗輕微阻力
- 重複伸展-屈曲(手肘伸直時)
- 預備姿勢:手肘伸直,前臂旋前,手心向下,放在膝蓋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在手肘完全伸直和肩膀屈曲 30° 的姿勢下,手腕重複從 15°伸展到 15° 屈曲,手指可略微彎曲。
- 評分方式:
- 0- 無法自主伸展-屈曲手腕
- 1- 可自主運動,但角度不完全
- 2- 可自主運動,且角度完全、動作平順
- 旋轉(手肘屈曲時)
- 預備姿勢:肩膀 0°、手肘屈曲 90° 放在身體側邊,手心向下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平滑地旋轉手腕
- 評分方式:
- 0- 無法自主轉動手腕
- 1- 動作不連貫或角度不完整
- 2- 動作平順且角度完整
- 維持在伸展 15°(手肘屈曲時)
手部
- 可以幫忙支撐在肘部和前臂,以幫助穩定手臂進行抓握任務。
- 整體
- 手部完全屈曲
- 預備姿勢:手臂放在床邊桌或是大腿上,手指完全伸展(可被動擺位)
- 評估動作:將所有手指完全屈曲
- 評分方式:
- 0- 手部無法屈曲
- 1- 手部可部分屈曲,但角度不完全
- 2- 手部屈曲的角度和好手相同
- 手部完全伸展
- 預備姿勢:手臂放在床邊桌或是大腿上,手指完全屈曲(可被動擺位)
- 評估動作:將所有手指完全伸展
- 評分方式:
- 0- 手部無法伸展
- 1- 手部可部分伸展,但角度不完全
- 2- 手部伸展的角度和好手相同
- 手部完全屈曲
- 抓握
- 勾狀抓握
- 預備姿勢:手臂放在床邊桌或是大腿上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伸展第二到第五指的掌指關節,並屈曲近端和遠端指間關節,並給輕微阻力,可以告訴患者「假裝你這隻手正在握住公事包」
- 評分方式:
- 0- 無法做出勾狀抓握的動作,或一開始手即呈現勾狀抓握
- 1- 可做出勾狀抓握,但力量較弱
- 2- 可做出勾狀抓握,並抵抗阻力
- 拇指內收
- 預備姿勢:手臂放在床邊桌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將拇指外展,夾住一張紙片(評估者可以插入紙片)。然後進行拇指內收,紙片夾在拇指和食指之間。輕微拉扯紙片,測試能否抵抗阻力
- 評分方式:
- 0- 無法做出拇指內收
- 1- 能夾住紙片,但無法抵抗輕微拉扯
- 2- 能在拉扯下夾住紙片
- 鉗狀抓握(對掌)
- 預備姿勢:手臂放在床邊桌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握住一支筆,輕微拉扯筆,測試能否抵抗阻力。筆不可由治療師或患者的另一隻手固定
- 評分方式:
- 0- 無法做出鉗狀抓握
- 1- 能抓住筆,但無法抵抗輕微拉扯
- 2- 能在拉扯下握住筆
- 柱狀抓握
- 預備姿勢:手臂放在床邊桌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打開手指,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對掌的方式握住罐子(放在桌上,無固定),可幫忙支撐手臂,但不可協助手指打開(手必須打開抓住罐子,不能將罐子塞入手中)
- 評分方式:
- 0- 無法做出柱狀抓握
- 1- 能握住罐子,但無法抵抗輕微拉扯
- 2- 能在拉扯握住罐子
- 球狀抓握
- 預備姿勢:手臂放在床邊桌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打開手指,用球形抓握握住網球(可放在防滑桌上),可幫忙支撐手臂,但不可協助手指打開(手必須打開抓住網球,不能將網球塞入手中。)
- 評分方式:
- 0- 無法做出球狀抓握
- 1- 能握住網球,但無法抵抗輕微拉扯
- 2- 能在拉扯握住網球
- 勾狀抓握
協調與速度
- 手指觸碰指尖與鼻子,5 次快速連續動作
- 本項目目的是區分基底核、丘腦或小腦中風,這些區域的損傷可能導致震顫或失調
- 大多數中風病例發生在中腦動脈或基底動脈中,預期會觀察到對運動速度有影響,但不會引起震顫或失調
- 在完全癱瘓的情況下,應觀察面部、聲音、手臂或腿部是否有震顫或失調的跡象,如果沒有震顫或失調的跡象,則這些項目評分為 2 分,速度評分為 0 分
- 如果患側主動運動範圍明顯小於健側,應對速度評分為 0 分
- 協調
- 陣顫
- 預備姿勢:坐著,眼睛打開
- 評估動作:一手往前伸直並伸出食指當做標的,另一手的食指來回接觸鼻子與標的食指,重複五次,越快越好
- 評分方式:
- 0- 明顯陣顫
- 1- 輕微陣顫
- 2- 沒有陣顫
- 辨距困難
- 預備姿勢:坐著,眼睛打開
- 評估動作:一手往前伸直並伸出食指當做標的,另一手的食指來回接觸鼻子與標的食指,重複五次,越快越好
- 評分方式:
- 0- 無法準確接觸到鼻子與食指,且差距明顯
- 1- 無法準確接觸到鼻子與食指,但差距較小
- 2- 可以準確接觸到鼻子與食指,無動作失調
- 時間差異
- 預備姿勢:坐著,眼睛打開
- 評估動作:一手往前伸直並伸出食指當做標的,另一手的食指來回接觸鼻子與標的食指,重複五次,越快越好
- 評分方式:
- 0- 雙手速度差在 6 秒以上
- 1- 雙手速度差在 2-5 秒
- 2- 雙手速度差在 2 秒以內
- 陣顫
13 傅格梅爾 Fugl-Meyer 下肢動作評估量表
下肢
- 反射活動
- 屈肌反射
- 伸肌反射
- 患者仰臥,維持放鬆姿勢,敲擊膝蓋屈肌、髕骨或阿基里斯腱,觀察是否有出現反射活動
- 評分方式:
- 0- 無法引起任何反射活動
- 2- 能引起反射活動
- 可自主動作,但以協同動作模式(不借助地心引力)
- 屈肌協同動作
- 項目包括:髖關節屈曲、膝關節屈曲以及踝關節背屈
- 預備姿勢:髖關節、膝關節以及踝關節完全伸展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將膝蓋靠近胸部」,觀察髖、膝關、踝關節是否有主動屈曲/背屈,可口頭提醒
- 評分方式:
- 0- 完全無法執行
- 1- 部分執行
- 2- 完整執行
- 伸肌協同動作
- 項目包括:髖關節伸展與內收、膝關節伸展、踝關節趾屈
- 預備姿勢:髖屈曲90°、膝屈曲90°、踝背屈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把腳向下推、向下且向後踢」,做出髖關節伸展及內收、膝蓋伸展、腳踝趾屈的動作。內收時施加輕微阻力,以確保患者主動進行動作
- 評分方式:
- 0- 完全無法執行
- 1- 部分執行
- 2- 完整執行
- 屈肌協同動作
- 可自主運動,部份協同動作
- 膝蓋屈曲(坐姿)
- 預備姿勢:坐著,雙腳著地評放在地板上,膝蓋距離椅子邊緣約 10 公分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把腳往後拉,拉到椅子下方」
- 評分方式:
- 0- 膝蓋無法主動屈曲
- 1- 膝蓋可以主動屈曲,但無法超過 90°
- 2- 膝蓋可以主動屈曲超過 90°
- 腳踝背屈(坐姿)
- 預備姿勢:坐著,雙腳著地評放在地板上,膝蓋距離椅子邊緣約 10 公分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翹起腳尖,腳跟保持在地板上」,足部前半的內外側皆需離開地板
- 評分方式:
- 0- 腳踝無法主動背屈
- 1- 腳踝可以部分背屈,且腳跟保持在地板上
- 2- 腳踝可以完全背屈,且腳跟保持在地板上
- 膝蓋屈曲(坐姿)
- 可自主運動,輕微或沒有協同動作
- 膝蓋屈曲(站姿)
- 預備姿勢:患者站著,髖關節 0°,受測腿膝蓋微彎,腳趾輕觸地板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用腳跟踢屁股,同時維持髖關節的姿勢」
- 評分方式:
- 0- 髖關節不屈曲,膝蓋就無法屈曲
- 1- 膝蓋剛開始屈曲時,髖關節可以保持姿勢,但在膝蓋屈曲的過程中,髖關節出現屈曲
- 2- 膝蓋屈曲 90°,且全程保持髖關節 0°
- 腳踝背屈(站姿)
- 預備姿勢:患者站著,髖關節 0°,膝蓋伸直,腳平放地面,若垂足(小腿肌緊繃)可將受測腿往前放,使髖關節屈曲 5°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翹起腳尖,腳跟保持在地板上,膝蓋保持伸直」,足部前半的內外側皆需離開地板
- 評分方式:
- 0- 腳踝無法主動背屈
- 1- 腳踝可以部分背屈,且腳跟保持在地板上、膝蓋保持伸直
- 2- 腳踝可以完全背屈,且腳跟保持在地板上、膝蓋保持伸直
- 膝蓋屈曲(站姿)
- 反射強度
- 使用反射錘誘發患側膝蓋屈肌、髕骨與阿基里斯腱反射,觀察反射是否過度活躍。
- 這項測試只有患者在第 IV 部分獲得 4 分(即前兩項各得 2 分)時才進行,否則此項得分為 0 分
- 評分方式:
- 0- 其中 2~3 者出現強烈反射
- 1- 其中 1 者出現強烈反射,或是至少 2 者出現輕度反射
- 2- 最多其中 1 者出現輕度反射,沒有任何強烈反射
協調與速度
- 腳後跟來回碰觸對側腿的膝蓋與腳踝,5 次快速連續動作
- 本項目目的是區分基底核、丘腦或小腦中風,這些區域的損傷可能導致震顫或失調
- 大多數中風病例發生在中腦動脈或基底動脈中,預期會觀察到對運動速度有影響,但不會引起震顫或失調
- 在完全癱瘓的情況下,應觀察面部、聲音、手臂或腿部是否有震顫或失調的跡象,如果沒有震顫或失調的跡象,則這些項目評分為 2 分,速度評分為 0 分
- 如果患側主動運動範圍明顯小於健側,應對速度評分為 0 分
- 協調
- 陣顫
- 預備姿勢:躺著,眼睛打開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將你的腳跟從對側腳踝移動到對側膝蓋,保持腳跟沿著脛骨移動,盡可能快地進行。」
- 評分方式:
- 0- 明顯陣顫
- 1- 輕微陣顫
- 2- 沒有陣顫
- 辨距困難
- 預備姿勢:躺著,眼睛打開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將你的腳跟從對側腳踝移動到對側膝蓋,保持腳跟沿著脛骨移動,盡可能快地進行。」
- 評分方式:
- 0- 無法準確接觸到膝蓋與腳踝,且差距明顯
- 1- 無法準確接觸到膝蓋與腳踝,但差距較小
- 2- 可以準確接觸到膝蓋與腳踝,無動作失調
- 時間差異
- 預備姿勢:躺著,眼睛打開
- 評估動作:引導患者「將你的腳跟從對側腳踝移動到對側膝蓋,保持腳跟沿著脛骨移動,盡可能快地進行。」
- 評分方式:
- 0- 雙腿速度差在 6 秒以上
- 1- 雙腿速度差在 2-5 秒
- 2- 雙腿速度差在 2 秒以內
- 陣顫
14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檔案下載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中文版
- 上肢
- 下肢
傅格梅爾 Fugl-Meyer 評估量表英文版
- 上肢
- 下肢
📊瀏覽人次: [jp_post_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