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11月05日
1 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差在哪?
職能治療,是生活的專家,關注的是人們怎麼「活」,幫助人們更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大小事;
物理治療,是動作的專家,關注的是人們怎麼「動」,幫助人們更有效地運動並增進身體健康。
2 什麼是職能治療?
職能治療並不執著「疾病」和「障礙」本身,只在意人們「能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治療疾病只是改善生活的方法之一。
當疾病本身無法痊癒,職能治療師依然會用其他的方法,讓人們的生活更自在,例如:
- 自閉症兒童:
- 透過角色扮演和社交遊戲,教他們如何與同學互動,讓他們能在學校交到朋友。
- 中風患者:
- 教他們用一隻手穿衣、吃飯或洗澡,讓他們能更獨立,不需完全依賴家人。
- 思覺失調症患者:
- 在保護性的環境中訓練工作技能,幫助他們在工作中保持社會互動,提升自立能力。
📣 職能治療的定義:
職能治療師專注於您日常生活中想做和需要做的事情。
職能治療介入使用日常生活活動(職能)來促進健康、福祉以及您參與重要活動的能力。
這包括任何個人想完成的有意義活動,例如照顧自己和家人、工作、志願服務、上學等。
– 美國職能治療師學會
- 延伸閱讀:世界各地職能治療組織,對職能治療的定義
3 什麼是物理治療?
相較之下,物理治療更專注於改善「身體運動功能」,聚焦在肌力、心肺耐力、柔軟度或是運動技巧等面向,
目的是幫助人們恢復或提升身體的活動能力。例如:
- 膝關節手術患者:
- 指導他們進行關節運動和步態訓練,幫助恢復關節活動和肌肉力量。
- 慢性肺阻塞患者:
- 教他們使用橫膈膜呼吸,減少呼吸困難,提升心肺耐力。
- 肩袖撕裂的運動員:
- 幫助他們進行肩部活動和肌力訓練,讓他們能重返球場。
職能治療著重在改善「生活品質」,而物理治療則專注於改善「身體功能」。
兩者共同的目標都是幫助人們過上更健康、更有品質的生活。
📣 物理治療的定義:
物理治療是一個關注於人體功能與運動及最大化身體潛能的醫療保健專業。
目的識別並最大化生活品質和運動潛能,涵蓋促進、預防、治療/介入、適應及復健等領域。
物理治療利用物理方法來促進、維持和恢復身體、心理及社會的健康福祉,同時考慮到健康狀況的差異。
它以科學為基礎,致力於擴展、應用、評估和審查支持和指導其實踐和交付的證據。
臨床判斷和知情解釋的運用是其核心。
– 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 延伸閱讀:世界各地的物理治療組織,對物理治療的定義
4 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初衷的不同
職能治療的初衷與發展
職能治療是從精神科起家,
醫療人員察覺「比起整天無所事事,讓精神病患做些手工藝和園藝活動,他們的情緒、行為和症狀都會更穩定」,
發現原來人們在做「對自己有意義的活動」時,身心靈都會變得更健康。
這一個核心理念,不僅適用於精神病患,也能幫助各種有疾病或障礙的人,例如:
- 在二戰期間他們發現,透過輔具和環境調整,即使是嚴重受傷的軍人,也能重獲獨立生活的能力。
- 讓發展遲緩或學習障礙的孩子參與遊戲,能明顯改善他們的能力並交到朋友,「玩遊戲就是孩子的日常生活」這個理念,強調有意義的活動,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 進入高齡化社會後,職能治療更關注老年健康,透過居家環境調整、參加團體活動和教導日常生活技能,能幫助長者盡可能保持自理能力。
「參與生活,使生命更有意義」這一初衷,是職能治療的核心,貫穿從出生到老年整個生命週期,
從單純的疾病治療,到關注生活品質與社會參與,並結合更多工具和方法來實現這一目標。
物理治療的初衷與發展
物理治療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臘和羅馬時期,當時人們就會透過運動和按摩來改善身體及運動能力。
在一戰期間物理治療迅速發展,以按摩、牽引和鍛鍊為主要手段,幫助士兵恢復身體功能,
並在戰後物理治療走入民間,隨著科技的發展,引入電療、超音波和震波等「儀器治療」,
強化了「不打針、不吃藥、不開刀」的專業特色。
現代的物理治療範疇則更為擴大,從兒童發展、運動員訓練到老年人的健康維護,
物理治療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都能發揮重要的角色。
重點摘錄:
職能治療始於精神科,強調透過「做有意義的事」促進身心健康;
物理治療則源自古代的運動和按摩療法,著重於身體功能的恢復和改善。
兩個專業在近代都發展成全面的健康科學,
不僅關注疾病或傷害的治療,還包括預防、健康維護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雖然在許多領域有重疊和合作,但其核心思想與介入的手段,會受到專業發展初衷深刻影響,
讓兩者採取不同的角度與方法來幫助個案。
5 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分成哪些領域?
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都可再細分成不同的次領域。
學生時期會學習全部都要學,就業之後,再根據每個人的能力、經驗和興趣,選擇不同的方向。
和醫師專科制度不同,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的次領域不需要另外考試,可以隨自己的生涯規劃隨時轉換跑道。
6 職能治療的次領域
職能治療分成生理、小兒、精神、社區等四大領域。
生理疾病職能治療
- 服務肢體障礙的成年人
- 包含中風、腦傷、脊髓損傷、手外傷、燒燙傷、截肢、退化性疾病、職業災害、小兒麻痺和巴金森氏症等等
兒童發展職能治療
- 服務發展障礙的兒童
- 包含腦性麻痺、發展遲緩、智能障礙、自閉症、過動症、亞斯伯格、感覺統合功能障礙、發展障礙、學習障礙、情緒障礙、早產兒和唐氏症等等
心理疾病職能治療
- 服務精神障礙的個案
- 包含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失智症、藥酒癮和強迫症
長照與社區職能治療
- 服務住在家裡和社區生活的慢性個案
- 例如高齡長者、失智症、多重慢性病,以及各種有身心障礙的失能者。
7 物理治療的次領域
相較之下,物理治療專精在「生理(身體功能)」,在生理之下分成骨科、小兒、心肺、神經四大領域。
骨科物理治療
- 專注於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和傷害的治療,
- 包含骨折、韌帶肌腱損傷、運動傷害、骨關節炎和術後恢復等患者
小兒物理治療
- 專注於幫助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克服運動功能障礙
- 包含腦性麻痺、發展遲緩、智能不足、過動症、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等患者
心肺物理治療
- 專注於改善心臟和肺部功能,增強心肺耐力和體能。
- 包含慢性阻塞性、心臟病、氣喘和心肺手術後恢復等患者
神經物理治療
- 專注於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或損傷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
- 包含中風、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症和腦外傷等患者
重點摘錄:
以次領域來說,職能治療的範疇較「廣」,涵蓋身體、心理和生活面向;
物理治療領域的較「精」,專注於改善患者的身體功能和運動能力。
例如同樣幫助發展遲緩的孩子,職能治療關注兒童的全面發展,包括認知、社交、情緒和日常生活技能;
而物理治療則偏向運動發展和身體功能,像是爬行、走路、跑步和跳躍等大動作技能。
8 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可以做什麼?
職能治療可以做什麼?
職能治療相信「人們會因為做想做的事情,而變得更健康」,多用「參與活動」來增加個案的整體能力,例如:
- 中風患者的廚藝復健
- 若中風患者受傷前很喜歡烹飪,職能治療師會把烹飪活動納入治療計劃中。
- 透過準備簡單的菜餚,患者可以練習手部精細動作、平衡能力和認知技能,同時因為做著喜愛的事情而感到愉悅和有成就感
- 除了增加患者的身體能力,更整體性的恢復他的生活獨立、自我價值及心理安適。
- 憂鬱症患者的園藝治療
- 若憂鬱症患者對植物和自然有興趣,職能治療師會將園藝活動融入治療計劃中。
- 藉由種植和照顧植物,患者可以放鬆身心,並在看到植物生長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希望感。
- 不僅能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還可以增強其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規律性。
- 自閉症兒童的社交遊戲
- 如果自閉症兒童對音樂很感興趣,職能治療師會設計音樂相關的小組活動。
- 孩子可以在愉快的氛圍中練習社交技巧,提高與人互動的能力。
職能治療利用「個案喜愛」和「有意義的活動」來促進身心健康,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
透過「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僅能得到功能上的改善,還能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動力,進而達到更全面的恢復。
物理治療可以做什麼?
物理治療是利用「物理因子」來處理人們的「動作及疼痛」相關的問題,主要有三種介入方式:
- 儀器治療
- 使用儀器提供「聲、光、水、冷、熱、電、力」,來減輕疼痛和促進組織癒合。
- 例如電療、超音波、震波、熱敷、冰敷、紅外線、短波和牽引等等
- 徒手治療
- 透過物理治療師的雙手,來誘發動作、舒緩疼痛和促進恢復。
- 常見的有被動關節運動、關節鬆動術、深層按摩、淋巴按摩、神經鬆動術、筋膜鬆弛術、結締組纖按摩等手法。
- 運動治療
- 透過運動來增強肌肉力量、改善柔軟度和提升平衡能力,幫助人們恢復正常功能和預防再受傷。
- 像是阻力運動、耐力運動、伸展運動、平衡及協調運動、功能性運動和神經誘發運動等等。
物理治療會結合這三種方法,來幫助人們預防與恢復身體功能與動作能力,例如:
-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治療
- 儀器治療:使用超音波或電療來減輕疼痛和炎症
- 徒手治療:進行脊椎牽引和腰部筋膜放鬆
- 運動治療:指導核心肌群強化和腰部伸展運動
- 膝關節置換術後恢復
- 儀器治療:應用冰敷減少腫脹,使用經皮神經電刺激緩解疼痛
- 徒手治療:進行膝關節鬆動術和周圍軟組織按摩
- 運動治療:設計漸進式的膝關節屈伸練習和步態訓練
- 中風患者的走路功能
- 儀器治療:使用功能性電刺激刺激下肢肌肉
- 徒手治療:透過神經肌肉促進技術(PNF)來激活和強化薄弱的肌群
- 運動治療:進行步態訓練,從簡單的原地踏步到複雜的障礙物行走
物理治療師會根據個案的具體條件,靈活地調整這三種方法的組合和比重。
通常先使用儀器治療和徒手治療來緩解症狀,為後續的運動治療創造條件,
隨著功能進步,運動治療的比重會逐漸增加,以達到最佳的長期效果,全面地解決患者的問題。
重點摘錄:
職能治療強調透過「有意義的日常活動」和「患者感興趣的任務」來促進整體健康,關注生活獨立性和參與度。
相比之下,物理治療則專注於運用「特定的物理方法」,直接改善身體功能、減輕疼痛和恢復動作能力。
9 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在哪裡工作?
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本來都專注在治療疾病,
隨著時代演進,逐漸拓展到傷病預防與健康促進。
工作的場域根據不同性質可分為健保醫療、自費市場和社區長照等情境。
10 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的工作:健保醫療
在傳統的醫院和診所,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分工明確,並對應各自的次領域。
- 職能治療分成生理、兒童、心理(精神)三大領域。
- 物理治療分成骨科、兒童、心肺、神經四大領域。
其中「生理職能治療與神經物理治療」以及「兒童職能治療與兒童物理治療」合作得最多,
許多患者同時接受兩個專業的介入。
生理職能治療
服務對象最大宗的是腦中風,其次是手傷、腦外傷與脊髓損傷,
其他還有截肢、燒燙傷和退化性疾病等等。
雖然職能治療的宗旨是「幫助患者回到生活」,
但是醫院的環境和工具都是以修復殘缺、治療疾病為主,
缺少貼近日常的廚房、浴室、房間或是花園,很難模擬患者真正的生活。
(某些大醫院雖有日常生活訓練教室,但使用率不算高。)
除了注意力、記憶力和定向感等認知功能訓練,
多數會以訓練動作、靈活度、肌力和柔軟度為主,
和物理治療的方法比較相近。
當患者同時有做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時,兩個專業會協調分工,避免重複訓練,
常會有「職能治療處理手、物理治療處理腳」,
或是「職能治療練精細動作、物理治療練粗大動作」的模式。
儘管如此,職能治療還是遵從著「有意義的活動會讓人們更健康」這個核心思想,
偏向用折毛巾、釦釦子、疊木塊、丟沙包或是投硬幣之類的任務,來改善身體功能,
而不是讓患者做拉筋、舉啞鈴等運動。
在成大醫院,職能治療也是職業傷病診治整合服務中心的一環,
負責幫因職業災害受傷而無法工作的勞工,進行工作分析、調整和訓練,讓他們可以重新回到職場。
兒童職能治療
服務對象主要是發展遲緩、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腦性麻痺的兒童,
其他還包括學習障礙、感覺統合失調和一些罕見疾病等。
和生理職能治療一樣,醫院缺少像教室、房間或是客廳這樣的真實場景,
因此治療活動會集中在感覺統合訓練、精細動作發展和認知能力等方面。
醫院的兒童職能治療室看起來像一座遊樂場,會有很多盪鞦韆、觸覺板和平衡木之類的設備,
以及拼圖、雪花片、聲光玩具和各式各樣的桌遊。
因為「遊戲就是兒童最重要的日常生活」。
兒童職能治療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針對孩子的治療目標設計各種好玩的遊戲,
像是黏土創作、模擬購物、伴家家酒、大地闖關或是小組競爭等等,
讓孩子們可以邊玩邊成長,改善各種動作、認知、感覺統合、社交互動以及生活能力。
精神職能治療
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思覺失調、憂鬱、躁鬱、失智和藥酒癮等個案。
他們受疾病影響,不僅會有妄想、幻聽等精神症狀,還會在照顧自己、人際互動和認知功能上明顯下降,
像是外觀儀容不整潔、居住空間雜亂、學業退步、不敢出門購物、日夜顛倒、整天躺床看電視等等,無法工作與適應社會。
貫徹專業發展的初衷,職能治療師的任務是安排各種不同的「活動」,
協助患者建立生活規律、減輕症狀干擾、增進自我照顧與社交互動能力,並提升工作技巧與培養工作態度,而不要讓他們整天關在房間裡無所事事。
另一個重要的目標則是幫助個案回歸社會,
像是幫助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學習怎麼搭公車、上街購物、管理金錢,以及訓練工作技能、怎麼找工作等等,
讓他們在工作中保持與社會互動,更能自立生活。
精神職能治療的活動非常多元,
包含編織、繪畫、舞蹈、運動、音樂、旅遊、木工、陶工、園藝和工作訓練等等。
然而「活動」只是媒介,如何在活動中不著痕跡的引導個案學習成長,才是精神職能治療的關鍵。
- 事前要分析每個患者的精神狀況、生活習慣、個性特徵、興趣愛好和具體問題。
- 設計活動時要像導演般,刻意安排各種角色和情節,準備活動媒材。
- 活動過程要觀察每個個案的反應,隨時機動引導和彈性調整。
- 活動後還要花時間檢討,記錄每個人的進步與表現。
就算只是短短一個小時的活動,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和專業知識。
依賴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出色的人際交往技巧、高度的同理心和創造力。
這幾年政府推動的「社會安全網 2.0」,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支持,預防日後延伸更多的社會問題,特別是老人、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和家暴受害者。
這項政策更強化了職能治療在早期介入與預防的角色,讓職能治療師能夠更早、更深入地參與精神個案的服務,
幫助他們重建日常生活結構和提高社會參與能力,建立一個更包容、更健康的社會。
- 延伸閱讀:醫院的職能治療師在做什麼?
骨科物理治療
一般民眾最常接觸到的物理治療,
專門處理各種腰酸背痛、運動傷害、術後重建和退化性疾病。
然而除非意外傷害,多數的問題其實和個案的生活、動作及工作習慣有關。
在健保體制下,卻多以「儀器治療」為主,例如電療、熱敷、超音波、紅外線和牽引拉腰等等,
一個治療師同時要服務多名個案,少有充分的資源和時間,進行徒手治療和運動訓練。
物理治療師們常會感嘆,健保制度下自己變成「儀器操作員」,
治療目標也比較偏向「緩解症狀」,而非改善整體的身體與動作功能。
近年來台大和成大則先後成立「物理治療中心」,努力回歸物理治療的初衷,
以運動治療為主,徒手治療與儀器治療為輔,強調主動恢復,讓個案獲得最佳療效。
兒童物理治療
在兒童領域,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有很大部分的重疊,
服務的對象相似,有時共用空間與設備,甚至一起上課,
也同樣會用「遊戲」作為包裝,畢竟小孩子不像大人,會甘願做無聊的「運動」。
因此兩個專業會有默契的分工與互補,
大致上,物理治療著重在孩子的肌肉力量、耐力、平衡與協調等身體功能,以及蹲、站、跑、跳等大動作技巧;
職能治療則關注手部精細動作、認知、社交、感覺統合、情緒與日常生活。
但實務上並沒有明確的分界,視每個治療師的專長與經驗,以及兒童的具體需求來制定。
心肺物理治療
人們要「動」得好,除了需要肌力和柔軟度,心臟和呼吸功能也非常重要,
心肺物理治療就是專門針對心臟和肺部功能的領域。
服務的對象包含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心肌炎、心臟病、心律不整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的患者,
這些人運動功能不佳的主因,並不是肌肉無力或腰酸背痛,而是心臟功能和呼吸功能不好。
和骨科物理治療相比,會更專精在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強耐力和減少呼吸困難,
例如透過有氧運動來增強心肺耐力、腹式呼吸增強呼吸效率,或是咳嗽技術來排除氣道中的膿痰。
- 相關影音:一日心肺物理治療師
神經物理治療
主要服務的對象是腦中風、脊髓損傷以及腦外傷,其次是多發性硬化症和退化性神經病變等患者,
這些個案往往也同時接受生理職能治療,需要兩個專業的分工與互補。
職能治療偏向用常見的生活用品來訓練,而物理治療更傾向使用專業的復健器材,
像是功能性電刺激、懸吊系統、腳踏車、跑步機和傾斜床等等。
訓練上也較針對特定的運動功能,例如:
- 坐到站所需要的肌力訓練與重心轉移
- 走路所需要的平衡感與協調步態
- 翻身所需要的核心穩定與動作技巧等等
藉此來幫助患者重建姿勢控制和運動能力。
重點摘錄:
傳統醫療的優點是穩定且單純,
但由於台灣健保制度的訴求是「以低廉的價格服務更多民眾」,專業上難免有所妥協。
職能治療減少到個案的家中及工作場所參訪,難以觀察到他們真實的日常生活,
物理治療則大幅提升「儀器治療」的比例,避免依賴大量人力的徒手治療與運動訓練。
加上規定都必須透過醫師轉介後才能治療病患,
難免有些綁手綁腳,無法完全發揮價值。
隨著近代法規鬆綁,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開始往自費市場發展,
提供更多元和精緻的服務,也讓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能發揮更多專業。
11 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健保醫療和自費市場的差異
收入
在健保體制下,治療師的薪水穩定但天花板較低,受健保給付標準限制。
自費市場則依據服務的品質和專業能力訂價,潛在收入較高,同時也要承擔收入不穩定的風險。
我認識的治療師中,健保體制收入普遍在 50~60 萬,少數大型醫院的主管將近 200 萬;
自費市場超過年收 100 萬則是基本門檻。
品質
健保體制受到「以低廉的價格服務更多民眾」策略的影響,難以採用一對一和客製化的治療;
自費市場得根據患者需求,提供個人化、專業化的治療方案,
力求比健保更精緻、更完善、更全面的服務。
受眾
健保體制多是有診斷的病人,目標以治療疾病、減少障礙為主。
不過在大醫院更可接觸較多元的患者,累積多樣的臨床經驗,
像是早產兒和腦傷急性期的患者,在自費市場和一般診所少有機會遇到。
自費市場的受眾則幾乎沒有限制,涵蓋健康族群、亞健康族群、職業運動員和慢性病患者,
目標也更多樣,包含健康促進、預防疾病、提高職能表現或改善生活品質等等。
受市場規模影響,職能治療以兒童為最大宗,物理治療則是骨科領域最多。
技能
健保體制分工明確,治療師可以專注於自己的專業領域深入學習。
自費須滿足市場需求,不僅要求本科專業,
還要發展多方面溝通技巧、市場營銷、客戶管理、團隊經營以及創業能力。
往往需要花更多時間和金錢進修,取得各種證照。
另外,自費市場常需要獨立作業,不像醫院有完整的專業團隊。
治療師會更以全人的角度面對個案,不該有「職能治療管手,物理治療管腳」的狀況。
品牌
在傳統醫療環境,就算你默默無名,患者仍然會到醫院和診所復健。
自費市場則是「知名度決定收入」,你必須打出個人品牌,
許多治療師會斜槓經營粉專、投稿專欄、開線上課程、出書、上電視節目和電台廣播,來打響名聲。
重點摘錄:
健保醫療是限制也是保護傘,
讓治療師能專注在自身專業,不必為市場波動而憂心;
同時也限制專業的彈性和收入的上限。
而自費市場是機會也是承擔,
讓治療師可盡情發揮專業與個人品牌,換來滿滿的成就感與更多收入,
但必須承擔市場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更大的法律和職業風險。
許多治療師選擇初期先在醫療場域磨練臨床經驗,
累積一定的專業技術後,再投入自費市場。
比較項目 | 健保醫療 | 自費市場 |
---|---|---|
收入 | ● 穩定但有上限。 ● 一般:50-60萬/年。 ● 少數大型醫院主管:近200萬/年 | ● 潛力高但風險高。 ● 基本門檻:100萬/年以上 |
專業品質 | ● 以量取勝,難以提供一對一服務 | ● 可提供個人化、專業化治療方案 |
服務對象 | ● 主要為診斷明確的病患。 ● 目標:治療疾病、減少障礙。 ● 可接觸多元病例(如早產兒、心肺疾病患者) | ● 對象廣泛:健康人群、亞健康群體、運動員、慢性病患等 ● 目標多樣:健康促進、預防疾病、提高職能、改善生活品質 ● 職能治療以兒童最多,物理治療以骨科領域為主 |
技能要求 | ● 可專注於自己的專業領域。 ● 有完整醫療團隊支持。 | ● 要求全面技能:溝通、市場營銷、客戶管理、團隊經營。 ● 需要獨立作業能力,以全人角度服務個案 |
品牌要求 | ● 依賴機構聲譽,個人知名度影響較小 | ● 需打造個人品牌,經營社媒、投稿、開課、出書、媒體露出等 |
法律風險 | ● 相對較低 | ● 面臨更大法律和職業風險 |
工作-生活平衡 | ● 工作時間較穩定 | ● 需要更靈活的時間安排 |
持續教育 | ● 偏重特定臨床技能提升 | ● 需要更多跨領域知識 |
備註:
- 收入數據基於個人觀察,可能因地區、經驗和個人能力而有所不同。
- 如果內容需要做任何調整或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12 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的自費市場
以前法規要求民眾要找治療師需要醫師轉介,不論是否患病,
讓民眾感到很困難而且不方便,大部分的自費治療所都經營不下去。
2017 年後治療所設置標準修改,加上 2023 年職能/物理治療師法陸續修訂,
讓治療師們在「不是為了治療疾病」的前提下可以獨立作業,
才讓自費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開始蓬勃發展。
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目前共有 156 間職能治療所,481 間物理治療所( 2024/8 月更新);
相比之下,物理治療的自費市場比職能治療發展更成熟,
可能和物理治療師人數較多,更早開始開發自費市場有關。
因應台灣市場的需求,自費職能治療以兒童最大宗,
自費兒童職能治療不僅要照顧到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需求,還要關心整個家庭和學校的情況。
比如說,如果發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職能治療師會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原因:
- 孩子的認知能力如何?
- 是不是體力不夠,容易覺得累?
- 家裡太吵了嗎?
- 生活作息規律嗎?
- 是不是感覺統合方面出了問題?
職能治療師要考慮身體和心理是怎麼互相影響的。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對某些感覺特別敏感,可能會讓他感到焦慮或沒自信。反過來說,心情不好也可能讓身體變得緊繃,動作不協調。
除了直接幫助孩子,治療師還會教爸爸媽媽一些實用的育兒技巧。
比如說,用獎勵或是集點的方式,鼓勵孩子學新東西、建立好習慣。
自費職能治療師的工作範圍很廣,從改善孩子的問題,到指導家長怎麼和孩子相處,幫忙處理家庭生活的大小事,還會和學校老師溝通,幫孩子適應學校生活。
簡單來說,就是要從各個方面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
自費物理治療則以骨科為主,
提供民眾徒手治療和客製化的運動計畫,甚至有機會隨著國家的運動員出戰國際賽事。
像是台灣羽球國手周天成,出國不帶教練,取而代之的是他的物理治療師高敏珊。
- 相關報導:一哥周天成最佳戰友 物理治療師神手加持
- 延伸閱讀:關於自費物理治療的大小事!一次幫你解惑
- 延伸閱讀:照顧選手的物理治療師 part1、照顧選手的物理治療師 part2
在自費市場,治療師不限於傳統的治療工作,還能拓展到其他領域,
這些領域並不限定一定要治療師身分,
但擁有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能力,能有更好的發揮與競爭優勢,例如:
輔具的開發與行銷
治療師在第一線能觀察到患者的痛點,加上具備病理知識與人體功能的了解,
能設計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
並以治療師的角色來代言、評論與推廣,說服消費者購買。
像是我的 iOpen,就是針對中風患者的需求所開發的機械手。
運動健身
許多治療師專精於健身、瑜伽和皮拉提斯等訓練,
除了服務一般民眾,面對特殊族群,治療師更能考慮到他們的獨特的身體狀況,
像是為高齡長者與中風患者的提供科學化、個人化的健康建議與運動計畫。
企業健康管理
治療師能運用人體工學知識,
為企業員工設計適合的工作環境,減少職業傷害和提升工作效率。
例如,調整辦公桌椅的配置和勞動流程,預防長期坐姿所導致的肌肉骨骼疾病。
醫院和自費市場另一個差別,是醫療體系有明確的權責範圍,但在自費市場專業間的界線往往變得模糊,
關鍵不再是「誰可以做」,而是「誰先去做」。
誰能率先看到市場需求,並運用自身專業知識開拓新的服務模式,誰就能在市場中佔得先機。
13 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的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是因應政府「長期照顧 2.0 」政策,而蓬勃發展的領域。
其政策核心是「在地老化」,讓需要被長期照顧的民眾在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同時減輕家庭的照顧壓力。
不再是「病人去醫院看病」,而是「治療師到家裡和社區服務民眾」,
因此大幅提升了治療師的市場需求。
為了和醫療復健區隔,這個模式被稱為「復能」,
強調不是疾病治療,而是「就算有障礙,也要盡可能自行穿衣、安全走到浴室如廁以及外出購物」。
對職能治療師來說,復能其實更符合「參與生活,使生命更有意義」的專業初衷呀。
社區服務的模式非常多元,
大致可分成社區領域、居家領域和機構領域。
社區領域
在里民中心或社區關懷據點帶團體活動,
參與的是當地的健康長者、身障者或失智症等等,
讓他們保持健康、不要退化的那麼快。
有些經費是從政府計畫來的,要配合相關的行政作業,
像是上課培訓、考核、寫計畫、寫報告、做記錄和核銷。
必須按照安排好的「活動模組」來進行,不能隨便更動。
有些則是據點自己安排的,
活動相對彈性,可以根據長輩的需求做調整,
和社區打好關係的話也比較穩定,不用每年搶計畫。
社區的活動非常多元,幾乎沒有限制,
包含認知促進、體適能、人際社交活動、桌遊、園藝和各種主題講座等等
社區的治療師必須多才多藝,才能滿足社區的各種需求。
居家領域
居家復能是由個案向政府申請後,派案轉介給治療師服務。
對象是「任何年齡的失能身心障礙者」,因此甚麼樣類型的個案都有可能。
經費也是從政府而來,介入的時間、次數和內容都有繁雜的規定,
必須一開始就要訂下目標,並在時限內完成,並配合許多行政作業,方便單位查核。
例如個案希望可以自己吃飯,治療師必須依 SMART 原則訂下目標:
「讓個案在三個月後,經由餐前口腔動作及吞嚥訓練,可自己右手抓握湯匙輔具,舀食濃稠粥品,吃完 1/2 碗食物(120g)」
家中環境的改造、輔具的調整與教學或日常生活功能的訓練,都是復能的重要手段,
怎麼和個案及家屬溝通、共同擬定目標和方向,需要強大的社會互動技巧。
如果做得好,政府補助用完後,民眾也會自費請你繼續服務。
機構領域
機構是提供 24 小時、住宿型照顧的地方,
包含安養中心、住宿型長照、護理之家、榮民之家和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等。
機構的住民多因為年老、慢性病而身體功能受限,
可能有失智症或其他認知障礙,影響記憶、思考和判斷力,
更會因為離開家人和熟悉的環境,而產生孤獨感、感到孤立與被忽視。
治療師的任務就是透過個別或團體活動,來改善身體能力、心理支持和社交互動,
讓他們在機構中也能保持身心健康。
不過事實上,法規並沒有強制要求機構一定要有治療師,
大部分的單位都因為成本考量,沒有意願聘請治療師。而把相關的工作交給社工和護理人員。
研究發現,大約只有 1/3 的機構有治療師服務,且 9 成都是兼職的。
模式上也偏向「復健」而不是「復能」,
大多是幫住民動動手腳、練練肌力,做一些個人衛教,反而日常生活訓練最少。
偶爾會做一些團體活動,像是運動、手工藝、懷舊和音樂等等,
也會教照顧人員一些關節活動和擺位技巧,幫助機構改良環境,評估住民的輔具與無障礙需求。
14 社區治療師與醫院治療師的不同
醫院的環境單純、薪水固定,
社區服務平均薪水較高,但要面對隨時變動的環境與政策,
像是新冠疫情期間,社區治療師幾乎沒有收入。
醫院通常在固定地點工作,交通時間短且固定,
跑社區的治療師要身兼數職,同時跑社區、居家和機構,
每天都會花不少交通時間跑來跑去。
社區服務比醫院有趣且多采多姿,但和自費市場一樣,沒有明確的專業劃分,
像是政府的延緩失能計畫,只要考取資格,醫事人員、社工師和運動指導員都能擔任講師。
除了本質學能,社區治療師個人的能力、特質和興趣的發展更為重要。
還要有強大社交技巧,才能和不同的個案及家屬溝通。
適合醫院工作的治療師通常偏好穩定、結構化的環境,重視工作生活平衡,喜歡可預測的工作時間和固定薪資。
相對地,社區工作更適合那些熱愛挑戰、適應力強、喜歡多元工作內容的治療師。
醫院治療師 | 社區治療師 | |
---|---|---|
工作環境與內容 | 結構化與可預測性,工作內容和流程明確,職責範圍清晰 | 靈活與多變性,工作範圍廣泛,每天面對不同挑戰,內容多采多姿 |
工時 | 固定工時,通常為 8 小時,交通時間較短,不超過 30 分鐘 | 工作時間較短,但每日花在交通上的時間可能長達 2-3 小時 |
工作穩定性 | 高度穩定,薪資和工作時間穩定 | 較低,接案和薪資入帳時間不穩定,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和靈活應對變化的能力 |
自由度 | 自由度較低,工作環境和時間安排穩定 | 自由度較高,工作內容和時間安排靈活多變,但常會工作和放假時間分不開 |
專業服務價值 | 提供標準化的治療服務 | 提供客製化的高價值服務,工作內容多樣化 |
適合對象 | 重視穩定性和結構化工作環境的治療師 | 追求靈活性、多樣化經驗,能應對不確定性 |
15 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的薪水多少?
根據 104 人力銀行的資料(2024/08 更新),
職能治療的平均月薪在 3.9 萬~4.7 萬之間,換算成年薪是 48 萬 ~ 60 萬;
物理治療的平均月薪在 4.3 萬~5.4 萬之間,換算成年薪是 55 萬 ~ 70 萬。
年資和學歷對薪水影響不大,差距和漲幅度都非常小,
一般治療師不論工作多久,都是領著差不多的薪水。
尤其在醫院體系,治療師沒有什麼升遷空間,
最高就是做到復健組組長,而這個職位每個醫療單位可能只有一個,
依年資來看,
職能治療 1~3 年資歷與 5~10 年平均月薪只有相差 $5000;
物理治療也不過相差 $4000 。
依學歷來看,
職能治療大學平均月薪只比專科只多了 $4000;
物理治療碩士平均月薪也只比專科多了 $9000 而已。
不過因為自費市場和社區服務的特性,
許多治療師並不會透過人力銀行找工作,頭銜也可能不是「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
而這些職位的收入,往往比醫療體系好的多,
人力銀行的數據可視為是治療師的「低標」,參考就好。
像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自費服務、醫材研發以及學術研究,
並不在人力銀行的統計範圍內。
16 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的社會知名度
對一般民眾而言,物理治療的知名度明顯高於職能治療,
主要有三個原因:名稱容易理解、關注問題普遍,以及專業形象一致。
名稱容易理解
「物理治療」這個名字,大家一聽就能猜到和身體活動有關;
「職能治療」卻讓人摸不著頭緒,很多人甚至誤以為是職場能力。
關注問題普遍
物理治療常處理運動受傷或慢性疼痛,這些問題在生活中經常遇到;
職能治療主要幫助人們提升生活品質和適應社會,這些概念對很多人來說比較模糊。
專業形象一致
物理治療無論對象是誰,介入方式都很一致,都是徒手、儀器和運動;
職能治療則因人而異,例如幫助過動兒童融入班級、中風的家庭主夫重新料理家務、或思覺失調者重返職場,
這些介入方式差異很大,難以形成統一的印象。
物理治療名稱和概念都比較容易理解,利於向大眾推廣;
而身為職能治療師,則要一天到晚解釋「什麼是職能治療」。
17 哪些學校有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
「就讀本科系的大學或專科」是考取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證照的基本門檻,
要成為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大學和專科一定要就讀本科,
只有念博士班或碩士班是不行的。
相較於科技業,學歷對治療師的薪水並沒有顯著影響,
會繼續深造碩博士,往往都是都學術研究感興趣,或是某些職位及工作的需求,
像我是因為要開發中風患者的醫療器材,需要具備強大的分析與研究能力,才會一路唸到博士班。
有職能治療的學校科系
職能治療在台灣共有 2 間學校設有博士班、 5 所碩士班、 9 所大學以及 2 所專科學校(2024/8 更新)。
博士班
碩士班
大學-四年制
- 台灣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輔仁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長庚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亞洲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成功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義守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大葉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專科學校-五年制
有物理治療的學校科系
物理治療在台灣共有 4 間學校設有博士班、8 間碩士班、12 所大學以及 3 所專科學校(2024/8 更新)。
為了因應世界趨勢,台灣大學和陽明交通大學的大學部為「六年制」,
增加許多新興領域的課程,但證照考試與學位與四年制尚無不同。
另外有兩所專科學校開設在職專班,讓學生可以同時顧及工作與學業。
- 延伸閱讀:四年制與六年制的差異
博士班
碩士班
- 台灣大學 物理治療 研究所 碩士班
- 陽明交通大學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碩士班
- 成功大學 物理治療 碩士班
- 長庚大學 物理治療 碩士班
- 中山醫學大學 物理治療 碩士班
- 中國醫藥大學 物理治療 碩士班
- 高雄醫學大學 物理治療 碩士班
- 慈濟大學 物理治療 碩士班
大學-六年制
大學-四年制
- 成功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 長庚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 中國醫藥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 義守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 亞洲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 慈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 輔英科技大學物理治療系
- 弘光科技大學物理治療系
專科學校
-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復健科
-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復健科 ,含在職專班
-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院物理治療科 ,含在職專班
18 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證照很難考嗎?
職能治療每年考一次,近五年的平均及格率為 55.78 %:
物理治療每年考兩次,近五年的平均及格率只有 18 %,常是所有醫事人員最低的。
要成為職能治療師或是物理治療師,必須通過國家考試取的專業證照,
應考資格是「本科系大學或專科學校畢業」,
換句話說,如果大學唸其他科系,碩士班或博士班才就讀職能/物理治療,是不能考職能/物理治療師執照的。
基本資料如下,詳細考情資訊依考選部公告為主。
職能治療證照考試(國考)
- 考試頻率:每年舉辦一次
- 考試日期:通常在 7 月
- 考試科目:
- 解剖學與生理學
- 職能治療學概論(包括職能治療之歷史、哲學、角色與功能、理論基礎、倫理與規範、 行政管理)
- 生理障礙職能治療學
- 心理障礙職能治療學
- 小兒職能治療學
- 職能治療技術學(包括職能治療之評估方法與技術、活動分析與應用、治療方法與技術)
- 錄取標準:
- 各科成績平均 60 分以上。
- 不能有任何一科是 0 分、不可缺考。
- 三個主科(生理障礙職能治療學、心理障礙職能治療學、小兒職能治療學)都要 60 分以上。
- 及格率:
- 近五年(108~112 年)平均及格率為 55.78%。
物理治療證照考試(國考)
- 考試頻率:每年舉辦兩次
- 考試日期:通常在 2 月和 7 月
- 考試科目:
- 物理治療基礎學(包括解剖學、生理學、肌動學與生物力學)
- 物理治療學概論(包括物理治療史、物理治療倫理學與物理治療行政管理學)
- 物理治療技術學(包括電療學、熱療學、操作治療學與輔具學)
- 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
- 骨科疾病物理治療學
- 心肺疾病與小兒疾病物理治療學
- 錄取標準:
- 各科成績平均 60 分以上。
- 不能有任何一科是 0 分,不可缺考。
- 四個主科(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骨科疾病物理治療學、心肺疾病與小兒疾病物理治療學)都要 60 分以上。
- 及格率:
- 近五年(108~112 年)平均及格率為 18%。
19 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的繼續教育
通過國考之後,職能治療師和物理治療師還必須定期上課拿學分。
規定是每六年要上滿 120 學分,才能在期滿後換照,繼續維持治療師的身分工作,
通常一整天的課程可以拿到 6~8 學分,等於每年要參加 2~3 天的課程。
某些特別的業務還需要取得額外的認證和學分維持,
例如長照復能、輔具評估、社區模組課程師資訓練、學校系統服務訓練、兒童聯合評估、工作強化和殘障鑑定等。
有些證照則是為了自費市場的競爭力,治療師必須取得進一步的培訓和資格,來證明自己的專業能力,
像是國際教練、正向教養、皮拉提斯、兒童瑜伽、泌乳顧問、感覺統合、禪柔、紅繩、動作控制、顱薦椎調整技術和動態貼佈等等
20 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要唸什麼?
以成功大學為例(2024/08 更新),
職能治療畢業學分為 135 學分,其中必修為 127 學分,選修為 8 學分,
物理治療是 139 學分,其中必修 97 學分、選修 14 學分。
職能治療的必修學分較多,但物理治療的總畢業學分略高一些。
課表主要分為基礎醫學、專業課程、四大主科以及單位實習:
- 基礎醫學
- 只要是醫學院都要上的課,所有的系會一起在大講堂上課
- 其中最困難的是解剖學,不但要實際動刀解剖人體,還要考試跑台
- 考法是看被解剖過的人體,你要在 30 秒內認出那是哪一條神經、血管或肌肉,並用英文寫出答案。
- 專業課程
- 不同系的專業課程不同,只有自己的系會修。
- 四大主科
- 對應各自的四個次專業。
- 單位實習
- 兩個系大四都有一整年的時間在醫院或社區實習,因此必須在三年內修完其他所有的課程。
職能治療 | 物理治療 | |
---|---|---|
畢業學分 | 135 學分(必修 127+ 選修 8) | 139 學分(必修 97+ 選修 14) |
基礎醫學 | 普通生物學和實驗 普通心理學 公共衛生概論 解剖學(含實驗) 生理學 病理學概論 骨科學概論 外科學概論 小兒科學概論 神經科學概論 內科學概論 復健醫學 社會學 | 同職能治療 |
專業課程 | 職能治療導論 人類發展 職能治療學理論 職能治療評估學 職能治療技術學 職能活動分析 精神科學概論 應用肌動學 義肢裝具學 職業重建總論 實證職能治療導論 人類職能重建及調適 職能治療管理學 | 基礎物理治療學 物理治療導論 普通物理學 運動生理學 神經解剖學 肌動學 物理因子學 操作治療學 人體動作控制概論與基本運用 職業健康促進 科技輔具學 物理治療倫理學 生物力學導論 物理治療管理學 |
四大主科 | 心理疾病職能治療學 兒童職能治療學 生理疾病職能治療學 社區職能治療 | 神經物理治療學 骨科物理治療學 小兒物理治療學 心肺物理治療學 |
單位實習 | 生理、兒童、精神、社區,四選三 | 骨科和神經必選,心肺或小兒二擇一 |
從課表上來看,兩個專業都要修一系列的基礎醫學,建立基本的醫學知識,但在專業課程方面就有明顯差異。
職能治療更注重功能性活動和心理社會方面的內容,課程包括職能活動分析、人類職能重建及調適等。
物理治療的課程更側重於身體機能、運動和物理治療技術,如物理因子學、操作治療學和生物力學導論等。
職能治療課程中包含職業重建總論和社區職能治療,強調幫助患者重返社會和工作崗位;
物理治療雖然也有職業健康促進的內容,但整體上更集中於身體功能的恢復。
這反應出兩個專業本質上的不同,
職能治療注重全面的生活功能恢復和社會參與,
而物理治療則更專注於身體功能、運動能力的恢復和改善。
21 常見 QA
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差在哪裡?
- 初衷的不同:
- 職能治療專注於提升生活品質和社會參與
- 物理治療則專注於改善身體功能和運動能力。
- 次領域的不同:
- 職能治療包括生理、小兒、精神和社區等領域
- 物理治療則包括骨科、小兒、心肺和神經等領域。
- 介入方式的不同:
- 職能治療利用日常活動來促進健康和生活
- 物理治療則使用特定的物理方法來改善身體功能。
- 工作場域:
- 兩者都在健保醫療、自費市場和社區長照等場域工作,自費市場的服務更精緻且多樣。
職能治療在做什麼?
職能治療師的工作就是幫助有各種身心障礙的人,
訓練他們的各種功能,讓他們可以更獨立自主地生活,例如:
- 訓練日常生活、工作和娛樂活動的能力。
- 治療感覺、動作、認知、心理和社會功能障礙。
- 提供感覺統合治療。
- 指導義肢和輔具的使用。
- 設計和改造生活、學習、工作環境。
- 評估和培訓身心障礙者的就業能力。
物理治療在做什麼?
物理治療師的工作就是通過各種物理手段,幫助病人改善和恢復身體機能。
例如:
- 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
- 指導和實施各種儀器治療,如光療、水療、電療等。
- 指導個案進行運動訓練和治療。
- 使用物理手法改善個案的身體狀況。
- 為需要使用義肢或輔具的病人提供諮詢和指導。
職能治療在學校學什麼?
- 基礎醫學:生物學、心理學、解剖學、社會學等等
- 職能治療的專業科目:職能治療導論、評估學、技術學、活動分析等等
- 四大主科:生理、心理、兒童、社區
- 為期一年的臨床實習
物理治療在學校學什麼?
- 基礎醫學:同職能治療
- 物理治療的專業科目:運動生理、神經解剖、物理因子、操作治療等
- 四大主科:神經、骨科、小兒、心肺
- 為期一年的臨床實習
職能治療師要讀幾年?
一般大學要唸 4 年,專科學校要唸 5 年,不過兩者所考的證照是一樣的。
物理治療師要讀幾年?
依你所唸的學校及體系而定,台大及陽明交大要唸 6 年,其他大學要唸 4 年,專科學校要唸 5 年,在職專班則是 3 年半,但所考的證照都是一樣的。
一般人可以考職能治療師嗎?
不行,法規規定只有「職能治療學系畢業」的人,才能考職能治療師證照,
其他物理治療、長期照顧、幼保科、藝術治療等,都是不能考職能治療師證照的。
就算是碩士班或博士班才唸職能治療也不能考。
📣 職能治療師應考資格:
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專科以上學校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大學以上學校職能
治療學、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等科、系、組畢業,並經實習期滿成績及格,領
有畢業證書者。
一般人可以考物理治療師嗎?
不行,只有「物理治療學系畢業」的人,才可以考物理治療師證照,
其他職能治療、運動防護、長期照顧等科系都是不能考物理治療證照的。
就算是碩士班或是博士班才唸物理治療也不能考。
📣 物理治療師應考資格:
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專科以上學校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大學以上學校物理治療學系、復健醫學系物理治療組等科、系、組畢業,並經實習期滿成績及格,領有畢業證書者。
職能治療師可以開業嗎?
可以,只要在醫療機構累積兩年資歷,就可以設立職能治療所,細節請參閱「職能治療師法」。
物理治療師可以開業嗎?
可以,只要在相關機構累積兩年資歷,就可以設立物理治療所,細節請參閱「物理治療師法」。
職能治療師一個月薪水多少?
職能治療的平均月薪 3.9 萬~4.7 萬,年薪約 48 萬 ~ 60 萬。
物理治療師一個月薪水多少?
物理治療的平均月薪 4.3 萬~5.4 萬,年薪約 55 萬 ~ 70 萬。
📣 特別感謝:
感謝陳豫中職能治療師、李姿潤職能治療師、王三平職能治療師、張廷宇職能治療師、劉文升職能治療師、王泓琦物理治療師和林鈺祥職能治療師,
在我寫作的過程分享專業知識、提供寶貴資料和協助校對修訂,讓這篇文章內容更加完整。
📊瀏覽人次: 974 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