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恢復要多久

【中風復健】中風復健要多久?〡中風黃金復健期只有6個月?真的假的?

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11月05日

中風復健到底要多久? 有人說,中風後有六個月的黃金復健期,這段期間沒有認真復健就沒希望了;有人說,黃金復健期根本不重要,中風五年十年後都還會進步。
到底黃金復健期是確實的存在的定理?還是以訛傳訛的鄉野奇談?過了六個月,我們應該接受事實還是懷抱希望呢?

1 中風復健為什麼有效?談談神經可塑性

腦中風是大腦組織的血管,因為阻塞或破裂,使得腦神經缺血壞死。

儘管壞死的腦神經無法再生,但在經過急性期的緊急處理、腦部水腫的現象逐漸改善後,大腦神經會透過腦神經「再塑性」的機制,重組皮質功能,讓還有功能的腦神經來分擔壞死的功能,於是我們的功能就透過學習、再塑,然後慢慢恢復。

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都是在不斷改變的,就跟我們這個社會每個人的分工一樣。

把大腦的神經細胞想像成一家人,平常每個人都有各自負責的工作。

媽媽負責煮飯拖地,爸爸負責整理花園跟倒垃圾、哥哥負責賺錢養家、妹妹負責洗衣服曬衣服,因為長期都是這樣分工的,所以每個人都非常對自己分內的工作都非常駕輕就熟。

今天媽媽生病了不能煮飯,爸爸突然要負責煮,結果一下瓦斯忘記關、一下忘記加鹽,煮得超難吃。 如果爸爸沒有加強練習,那他可能永遠都煮這麼難吃,如果他很認真學,去上烹飪班,總會慢慢進步,可能會煮得跟媽媽一樣美味,也可能永遠沒辦法,畢竟他也還要負擔本來工作。

腦中風造成的神經細胞受損就像是媽媽生病了,家裡會癱瘓一陣子,在急性期後,重要的工作其他細胞會試著接下來做。 但這些工作本來不是他們負責的,所以一開始會做得亂七八糟,有訓練的話總會越來越好,但不一定能像原本這麼好。要看來代班的細胞有沒有天份、工作量大不大、有沒有能力學習。

a man standing in front of a stove preparing food
腦中風的恢復,就像媽媽生病了,換爸爸要學煮飯

2 中風復健就是這麼回事

訓練殘存下來的神經細胞,去接下他們不擅長的任務,來分擔損傷細胞所留下來的工作,盡可能維持家的正常運作。

損傷的細胞越多,負責的工作越多,殘存下來的細胞負擔就越大。 有些細胞比較有天份,自己摸索練一練就成大廚;有些細胞需要老師來教他怎麼進步,否則永遠搞不懂蛋要煮多久才會剛好熟。 學得越快,我們就恢復得就好;學得慢一些,我們就要更勤奮練習,或是找有效率的方法。

「透過重新學習與分配,盡量讓身體能維持運作」的過程,就是我們中風復健的根本,這個特性稱之為「神經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

3 中風復健要多久?什麼是黃金復健期?

臨床上,發生腦中風後,有將近九成的患者會有半側偏癱的情況,也就是一半的身體無力癱軟,視中風的類型和程度,還可能會出現其他肢體動作、認知思考、情緒表達以及語言相關的問題。

大部分的中風患者會在11週後達到最好的恢復,而影響恢復時間最主要的因素則是中風的嚴重程度,輕度失能者大約2個月,中度失能者約4個月,重度失能者約5~18個月。

有5~8成的患者最終可以獨立行走並恢復日常生活,有些人可以完全獨立自己照顧自己,有些人則需要家人、看護的部份協助,除了身體上的復健,環境改造與輔具協助也是「恢復功能」非常重要的一環。

一般來說,多數的患者都是在中風後六個月,功能進步會最明顯,因此我們常會聽到「中風的黃金復健期是六個月」這樣的觀念。

但所謂最好的恢復,並不代表「跟正常人一樣」,而是恢復到自己能夠恢復的最好狀態,大部分的患者仍會殘留一些認知上、感覺上以及動作上的後遺症,像是失語症、異常步態以及手無力或打不開等等。

left human hand
中風患者會殘存一些手部動作問題

4 中風復健的成果是可以預測的

我們可以透過中風評估表來預測中風患者能後恢復到什麼程度,例如上肢可以透過傅格梅爾中風上肢評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UE)來預測六個月後的恢復狀況(只要在台灣有接受中風後PAC計畫的患者都會使用此量表),其公式是:

未來六個月的分數(𝒏) =
中風第一週的分數(𝒴) + ❲ FMA的總分(𝒙)- 第一週分數(𝒴)❳ x 70%

中風上肢評估量表與動作恢復預後(傅格梅爾 Fugl-Meyer assessment-UE, FMA)
腦中風動作恢復預測公式

參考文獻:中風後動作功能的恢復,針對上肢恢復技術的系統性回顧 Recovery of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the Copenhagen Stroke Study

5 中風復健能恢復得更多嗎?

如果我們恢復到公式上的分數,就代表我們不會進步了嗎?

錯!!

這個公式代表大部分的中風患者恢復的結果,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和多數的中風患者用同樣的方式、同樣的強度復健,那有十之八九也會是這樣的結果。

但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掌握更多知識、用更正確的方法、在更有動力的環境、找到更有效的輔具、遇到更厲害的治療師,我們就有機會打破這個限制。

如同台灣的孩子若傳統環境中長大,英文能力可能普遍不佳,但只要讓他們在國外全英文的環境長大,英文能力就會突飛猛進。

會影響中風恢復結果的,包含嚴重程度、復健方式以及復健環境,在我們用盡一切努力找到對的方法以前,談「不會進步」都還言之過早。

6 中風確實存在3~6個月的快速復原期

中風後在3到6個月恢復最快,不論是科學研究還是臨床經驗,都已經是沒有爭議事實了。

因此醫療人員多會建議中風的復健盡早開始,只要患者的神經功能與生命跡象穩定,最快24小時復健團隊就會開始介入。從最基本的翻身、坐穩、從床轉位到輪椅等等訓練,也會視患者的狀況,逐步加入肌力、耐力、走路和日常生活功能等等訓練。

但其實這個時期的快速復原,可能和我們努力的程度沒有太大關係,就算什麼都沒做,我們也可能進步得比往後的5年、10年更快。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1. 急性期大腦會有劇烈的自然復原,慢性期則逐漸趨緩
  2. 急性期的進步是從0到50,慢性期則是從50到100
  3. 中風初期醫院提供很好基本訓練,但到了慢性期挑戰已經不夠了


急性期大腦有劇烈的自然復原,慢性期則逐漸趨緩

在急性期,受傷後的身體會自然恢復,此時只要充分休息就會有巨大的進步。

有些人原本還躺在床上意識模糊、全身軟趴趴,但只要顱內壓下降了、腦水腫消失了,就立刻恢復正常意識,甚至身體可以自由活動,像是神蹟一般。

而急性期後,自然恢復的效益退了,要再進步幾乎完全依賴後天的努力練習,我們自然會覺得「進步怎麼變慢了?」

原來只是單純「急性期的恢復=自然恢復+復健訓練;而慢性期的恢復=復健訓練」而已。

human brain toy
中風後急性期腦神經會自動恢復

急性期的進步是從0到50,慢性期則是從50到100

中風初期感覺進步神速, 因為我們是從沒有動作到有動作,而進入慢性期,則是從有動作到品質更好的動作,後者要付出的努力和時間比前者多太多了。

多數患者在中風2個月內就可以從臥床到站立到走路了,但為了走得更快、更好、更自然,我們卻要多花五倍、十倍的努力

必須投入一定程度的刻意練習,我們才能看到復健的成果。

gray dog looking at the person
為了走得更快更好,我們要花五倍、十倍的努力

中風初期醫院提供很好基本訓練,但到了慢性期挑戰已經不夠了

在健保環境,治療師的任務並不是讓一個患者練到100分,而是讓50個患者練到50分。這是很現實的資源分配問題。

在中風一開始,我們訓練的目標是站、蹲、走、翻身、抬肩膀和伸手肘等等最基本的動作,

但隨著功能進步,我們要更加注重動作的姿勢、不同肌肉的控制和協調,以及更精細、更日常的訓練。

此時治療室常見的踏階、推拉箱以及滑車等等訓練,可能已經太過單調而缺乏挑戰了,自然我們的進步會越來越緩慢,甚至進入停滯期。

當我們發現復健的內容一成不變,就應該要調整環境、找尋其他資源,讓自己挑戰更困難的任務,才能再繼續進步。

7 都怪我沒在黃金復健期積極努力

快速復原期確實存在,也許我們什麼都不做,仍然可以快速復原,

但我們如果在這個時期就積極努力,我們會恢復得更好嗎?

也許會,,在急性期大腦對動作的記憶依然鮮明、動作還沒產生代償,也還沒有高張力和肌肉攣縮等後遺症,此時積極訓練可能會有更好的結果。

也許不會,在急性期身體還在自然修復,精神和體力尚未復原,心理上還沒接受中風的衝擊,不知道何謂正確的復健,此時積極訓練可能會揠苗助長,反而學到錯誤的動作、給身體帶來太多負擔和心理壓力。

我們確實應該盡早復健,但是是在「身心靈可以負擔的前提下」訓練,絕不是毫無人性的硬操。

所以不要責怪自己,畢竟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中風,還沒有適應新的身體、心情還在沮喪、也沒有足夠的知識,比起積極復健,當時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好好照顧自己、好好休息。

person holding hands
比起積極復健,當時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好好照顧自己

8 其實,中風最好能恢復到多好,一開始就決定了

這裡說的一開始,指的是中風時候的年紀、健康狀態、嚴重度、影響範圍和送醫時間等等,條件越好恢復的可能性就越高。

就像東方人先天的限制,我們再怎麼努力吃和運動,身高也很難超過200公分,但西方人卻是隨便吃隨便長。

要知道,有些人長得比我們高,恢復得比我們好,是因為基因好、條件好,而不是比我們更努力。

但是我們到底能長多高、恢復到多好,上帝並沒有事先告訴我們答案,

我們唯一能做的,還是盡一切努力,讓自己能做到「自己的最好」。

無論如何,我們復健的方向和目標都是不變的,正確的知識、大量的練習並且將練習融入生活當中,讓進入慢性期的我們,仍然可以有感進步。

復健最好的時機是在快速復原期,第二好的時機,是現在。

silhouette of person
不要放棄,復健最好的時機是在快速復原期,第二好的時機是現在

9 常見問題

什麼是中風黃金復健期,黃金復健期有多久?

一般來說,多數的患者都是在中風後六個月,功能進步會最明顯,因此我們常會聽到「中風的黃金復健期是六個月」這樣的觀念。

過了中風黃金復健期,中風還會恢復嗎?

絕對會,大腦的重組是一輩子的。

差別在於急性期的恢復=自然恢復+復健訓練;而慢性期的恢復=復健訓練,因此恢復的速度會比較慢,也必須透過刻意且大量的練習才會看到進步。

在現代應該以「快速復原期」的概念來取代「黃金復健期」。

中風黃金復健期,有科學根據嗎?

許多人對黃金復健期的觀念是「中風後過了3~6個月的黃金復健期就不會再有進步」,這個觀點可能是源自於1994年的一份研究。

當時的學者記錄了421位不同嚴重程度的腦中風患者,手指和肩膀力量恢復的狀況。

結果發現輕度中風約發病6週後、重度中風約發病11週後,恢復就進入平原期,幾乎沒有再進步了。

中風復健黃金期
中風黃金復健期六個月的由來

但是大家要知道,1994年可是只有黑白電視機、黑金剛大哥大和任天堂紅白機的年代,30年來醫學發展日新月異,現在的我們早就比30年前有多太多的技術與科技,可以幫助中風患者在進入慢性期後仍能繼續進步。

因此儘管中風確實存在所謂的快速復原期,但「過了黃金復健期就不再有進步」卻已經是過時的錯誤觀念。

近代的最新研究發現,大腦終其一生都會改變,我們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復健知識、找到適當的方法和輔具,才是讓動作和功能持續進步的關鍵。

參考文獻:中風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復:哥本哈根中風研究


Written By Human Not By AI Badge White@2x
📊瀏覽人次: 3,288 次瀏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