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恢復要多久

【中風復健】中風復健要多久?〡中風黃金復健期只有6個月?真的假的?

最後更新日期:2025年03月26日

1 什麼是中風黃金復健期

中風黃金復健期指的是發病後 1~6 個月內,大腦神經可塑性最活躍的時期,

這段時間身體恢復的速度最快,訓練效果最好。

只要好好把握,配合治療師積極復健,可以大幅提升功能恢復,讓身體功能變得更好,重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擺脫病後的憂鬱心情。


中風恢復像一場馬拉松

前 6 個月是最關鍵的「衝刺期」,這段時間衝快一點,就能讓你大幅進步。

但衝刺期過後不代表比賽結束,只是變成「耐力賽」,

速度雖然放慢,只要你不停下來,就依然可以不斷向前,不斷進步。


2 中風黃金復健期的時間範圍

急性期(0~7)天 — 急救優先

這階段主要是讓病人的身體狀況穩定下來,重點在於預防病情變得更嚴重,避免出現其他問題(例如肺炎或血管阻塞)。

醫療團隊也會開始初步的運動訓練,像是幫病人緩慢地活動關節,以避免關節變得僵硬。


亞急性期(1~6個月)— 黃金復健期

這段時間大腦最容易重新連接神經,所以你的動作、說話和思考能力都會進步得特別快。

研究發現,大約 8 成的行動能力都是在前 3 個月內恢復的。

這時候要積極做復健訓練,從床上翻身、從床上坐起、從坐到站、站立和走路以及重新控制雙手。

透過大量的訓練來幫助大腦重新建立神經連結,讓你的身體動作恢復靈活。

為了把握黃金復健期,有些患者會在這段時間參加醫院的 PAC 計畫(復健衝刺班),加強訓練。


慢性期(6個月後)— 仍可進步,但較緩慢

雖然 6 個月後進步的速度會變慢,但只要持續努力,身體功能還是能繼續改善。

就算過了 1 年,大腦重新連接的能力依然存在,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和耐心。

這時候依然要有規律的復健計畫,像是練習肌肉力量、走路姿勢,還有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來幫助你維持和提升生活品質。

中風復健黃金期
輕度中風恢復約 2.5 週,中度約 5.5 週,重度要 9 週,極重度要 10 週。

💬 中風病人怎麼說

先說清楚,「黃金期」不是說過了這段時間就沒救了!醫生提到黃金期,是想鼓勵大家早點開始復健。

黃金期指的是中風後前六個月,這段時間身體進步得特別快,效果也特別明顯。

六個月後,雖然進步的速度會變慢,但只要你持續練習,身體功能還是會一點一點地變好。

有時候你可能覺得沒什麼進步,但家人朋友反而會發現你的改善。

重點是要每天堅持做對的復健動作!別忘了:只要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其實啊,只要方法對,每一天都是你的機會。反過來說,就算是在黃金期,用錯方法也不會有好結果。


3 如何把握黃金復健期?

盡早開始復健

越早開始復健,大腦就越容易產生新的神經連結,恢復的效果也會更好。

只要沒有其他問題(意識不清、血壓不穩、腦水腫),醫生通常會建議在中風後 24~48 小時內就開始簡單的活動訓練


高強度與高頻率訓練

就像是鋼琴家大量練琴、籃球員不停運球一樣,

你必須不斷重複練習,才能讓大腦重新學會動作,

大量反覆的練習,是幫助大腦重新建立神經連結,重新動起來最重要的方法。

只要你的體力允許,每天要重複上百次,至少 2~3 小時的練習,

除了配合治療師的復健,在病房也要自己多練習。


保持好心情

中風後,大腦受傷可能會讓你的心情變得不太好,

當你發現自己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活動,你會很沮喪和傷心,

如果一直保持不開心的心情,就算身體有機會恢復,也可能因為不想練習而錯過變好的時機。

這時候,家人的支持和陪伴很重要,

需要時也可以尋求心理諮商,或是服用醫生開的藥物來幫助心情好轉。

man and woman holding hands on street
中風後家人的陪伴可以幫你保持好心情


4 中風後為什麼要做復健?

腦中風是因為大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導致腦神經細胞因為缺血而死亡。

雖然死掉的腦細胞無法再生,但大腦會啟動「再塑性」機制,

這個機制讓剩下的健康腦細胞學習新任務,接手原本壞死細胞的工作,讓你的身體功能可以慢慢恢復

大腦的這個特性叫做「神經可塑性」。


中風復健 = 促進腦細胞重組

因為有「神經可塑性」,你可以透過復健,來訓練健康的腦神經,去接手損傷神經所留下來的工作,讓大腦功能慢慢恢復。

雖然復健不能保證讓你恢復到 100% ,還是要看你傷到什麼地方、中風後多久送到醫院,

但越早開始,你的功能恢復會越好。

📌 「神經可塑性」怎麼幫助你從中風中恢復?閱讀這篇文章:【中風復健】中風患者一定要知道!10 個神經可塑性訓練原則,這樣復健才會更成功


5 為什麼黃金期的復健效果特別好?

中風後 3 到 6 個月是恢復最快的時期,這已經被科學研究和臨床經驗證實了。

這段時間甚至你沒做什麼特別的訓練,進步的速度可能也會比後面幾年來得快。

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1. 剛中風時,大腦會自然修復,但久了速度會慢慢變慢
  2. 一開始是從「不能動」到「能動」,你會很有感。後期是從「能動」到「更靈活」,進步就比較慢
  3. 醫院的基礎復健對初期的病人很有幫助,但到了後期可能就不夠了

剛中風時,大腦會自然修復

在急性期,大腦會自動修復受傷的部分,這時候只要好好休息,身體就會慢慢好轉。

有些病人剛開始時躺在床上意識不清、全身無力,

但等到腦部的壓力和水腫消退後,意識就會恢復,甚至能自己活動,好像奇蹟一樣。

不過過了急性期後,自然恢復的能力就會變弱,要想繼續進步就得靠每天努力練習。

這就是為什麼幾個月後你會覺得「怎麼進步變得這麼慢?」

其實很簡單:急性期 = 自然恢復 + 復健訓練;慢性期 = 只靠復健訓練。

human brain toy
中風後急性期腦神經會自動恢復

一開始是從「不能動」到「能動」,你會很有感

中風初期你會覺得進步得特別快,因為從「完全動不了」,到「慢慢可以動」,這種改變很明顯。

等你有了基本動作之後,要讓動作變得更流暢、更自然,就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努力了。

一般來說,大多數病人在中風後兩個月內,就能從「躺在床上」進步到「站起來走路」。

不過,要讓走路變得更穩、更快、更自然,可能要花 5 到 10 倍的練習時間。

就像考試一樣,要從 0 分進步到 70 分很容易,70 分到 100 分卻非常困難。

慢性期要投入更多練習,你才能看到自己的一點進步。

gray dog looking at the person
為了走得更快更好,我們要花五倍、十倍的努力

醫院的基礎復健對初期的病人很有幫助,但到了後期可能就不夠了

在健保體系下,治療師必須照顧很多病人,沒辦法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一個人身上,這是現實的限制。

剛開始中風時,你會先練習最基本的動作,像是站起來、蹲下去、走路、翻身,還有抬手、舉手這些。

等你這些動作都會了之後,就要開始練習更進階的東西,像是姿勢要更標準、肌肉要控制得更好、動作要更靈活自然。

這時候,醫院裡常見的基本訓練,像是踏階梯、推拉箱和滑車,可能已經不夠刺激你的進步了。

如果一直做這些簡單的動作,進步自然會變慢,甚至停滯不前。

當你發現復健的內容都一樣,沒有新的挑戰時,就要主動找新的訓練方式和環境,讓自己挑戰更難的動作,這樣才能繼續進步。


💬 大腦復健就像公司重新分配工作

想像一家公司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業務找客戶、會計管錢、工程師做產品、行政處理雜事。大家做久了都很熟練,公司運作得很順利。

有一天會計突然離職,工程師被迫接手管帳,因為完全不懂,可能會算錯錢、忘記發薪水,把公司財務搞得一團亂。

這時如果工程師願意去上課、慢慢學習,說不定之後也能把帳管好。

但如果不學,公司的財務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中風就像公司突然少了重要的人,其他腦神經(員工)必須臨時代班。但因為不熟悉新工作,一開始都會手忙腳亂。

簡單的功能(像是基層工作)比較容易找人替代,複雜的功能(像是主管工作)就需要更長時間學習,這就是為什麼說話、手部精細動作、平衡感這些功能比較難恢復。

如果不好好訓練這些「代班」的腦神經,它們可能永遠無法做好工作,最後乾脆放棄,讓身體功能變得更差。

如果拖太久才開始訓練,問題會變得更複雜——就像公司的工作堆積如山,等到新人來接手時要花更多時間才能上手。

所以中風復健就像公司重組,關鍵人員離開後,越早開始訓練新人,影響越小,恢復越快!


6 中風復健多久會好?

大部分的中風患者在生病後大約 3 個半月時,恢復速度最快。

恢復時間要看中風有多嚴重:比較輕微的話,大約 2.5 週就能好很多,中度中風約 5.5 週左右,如果很嚴重要 9 ~ 10 週,甚至更久

要注意的是,「恢復」不是指完全回到健康狀態,而是恢復到「你能達到的最佳狀態」,

大部分的人還是會有一些後遺症,像是說話不太順、走路不太穩,或是手不太有力氣。

有 5 到 8 成的患者最後都能自己走路、處理日常生活。

有些人可以完全自理,有些人則需要家人或看護幫一點忙。

所以除了做復健,改善居家環境、使用輔具(像是助行器、扶手)也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重要方法。

left human hand
中風患者會殘存一些手部動作問題

7 你能恢復到多好?

科學家做了一堆研究,來預測不同受傷程度的人,可以恢復到什麼程度。

例如職能治療師可以用「傅格梅爾中風上肢評估量表」來預測患者中風六個月後,上肢功能的恢復程度,計算方法是:

六個月的分數(𝒏) = 中風第一週的分數(𝒴) + ❲ FMA的總分(𝒚)-第一週分數(𝒙)❳ x 70%

中風上肢評估量表與動作恢復預後(傅格梅爾 Fugl-Meyer assessment-UE, FMA)
腦中風動作恢復預測公式

參考文獻:中風後動作功能的恢復,針對上肢恢復技術的系統性回顧 Recovery of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the Copenhagen Stroke Study


公式決定你的恢復到多好嗎?

錯!!

這個公式只是告訴你「大部分的人」會恢復到什麼程度。

如果按照一般的復健方式和強度,大概就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但反過來想,如果你做得比一般人更好呢?

如果你掌握更多正確的復健知識、選擇更有效的方法、在更有動力的環境中訓練、找到適合的輔助工具、接受優秀治療師的指導,那麼你很可能打破這個公式的限制,恢復得比預期更好!

就像台灣的孩子如果只在傳統環境學英文,可能普遍不太流利,但如果讓他們在全英文的環境下成長,英文能力就能大幅進步。

中風的恢復不只看傷得多重,更重要的是你怎麼復健、在什麼環境復健。

在你用盡一切努力,找到最有效的方法之前,沒有人能說「不會再進步」!

💬 中風患者怎麼說:

說真的,我也曾經很困擾這件事。

當時想說:「有些人因為昏迷或病情太嚴重,根本沒辦法在黃金期做復健,那他們是不是就沒救了?」

這個問題真的讓我好擔心,晚上躺在床上都睡不著。

但後來想通了,與其擔心這些,不如把精神放在現在能做的事。

一步一步來,每天進步一點點,才是最重要的。


8 都怪我,沒在黃金期積極努力復健

黃金復健期確實存在,也許什麼都不做,身體還是可以快速復原,

但如果在這段時間積極復健,真的會恢復得更好嗎?

也許會

這時期大腦還記得怎麼動、身體還沒養成不好的代償動作,也還沒出現肌肉緊繃或攣縮等後遺症,

所以積極訓練可能會有不錯的效果。

也許不會

這時期身體還在自然修復中,體力和精神都還很差,心理上也還在適應中風帶來的衝擊,你甚至還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訓練」。

如果這時硬逼自己積極訓練,可能反而揠苗助長,學到錯誤的動作、給身體帶來太多負擔和心理壓力。

每個人當然都應該盡早復健,但是是在「身體和心靈可以負擔的前提下」訓練,絕不是毫無人性的硬逼自己。

所以不要責怪自己,大家都是第一次經歷中風,還在適應新的身體狀況、心情也很低落,又不懂該怎麼復健。

比起積極復健,當時的你更需要的是好好休息、照顧自己。

💬 中風家屬怎麼說:

我自己也經歷過黃金復健期的掙扎,

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急著想讓家人快點好起來,恨不得馬上就能下床走路,趕快回到以前的生活。

沒顧到他是不是很累了,體力根本沒法負荷?

後來發現,這樣反而會給病人太大的壓力。

有時候看到他們累得喘不過氣,或是身體還沒準備好就硬要做某些動作,心裡其實很不忍。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真的需要這樣催促他們嗎?

與其讓他們勉強做一些還沒準備好的動作,不如按照他們的步調慢慢來,這樣反而更安全、更有效。

person holding hands
比起積極復健,當時的你更需要的是「好好照顧自己」

9 中風最好的時機,是「現在」

中風復原的程度確實和一些條件有關,像是發病時的年紀、身體狀況、中風嚴重程度,還有多快送醫等等。這些條件越好,恢復的機會就越大。

不過就像身高一樣,有些人天生就比較容易長高。

同樣地,有些人恢復得比較好,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條件比較好,不一定是比你更努力。

但是,就像沒有人能預測你最後會長多高一樣,你也不知道自己最後能恢復到什麼程度

你能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達到「自己可能的最好狀態」。

記住:「復健最好的時機是在黃金期,第二好的時機就是現在。」

不管過了多久,只要你持續努力,用對方法,把復健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你一定會不斷進步。

silhouette of person
不要放棄,復健最好的時機是在快速復原期,第二好的時機是「現在」

10 常見問題

什麼是中風黃金復健期,黃金復健期有多久?

一般來說,多數的患者都是在中風後 3~6 個月,功能進步會最明顯,

因此常會聽到「中風的黃金復健期是六個月」這樣的觀念。


過了中風黃金復健期,中風還會恢復嗎?

絕對會,大腦的重組是一輩子的。

差別在於「急性期的恢復=自然恢復+復健訓練」;而「慢性期的恢復=復健訓練」,

因此過了黃金復健期恢復的速度會比較慢,也必須透過刻意且大量的練習才會看到進步。

現代有些學者認為應該以「快速復原期」的概念來取代「黃金復健期」。

避免中風患者誤會「黃金復健期」過後,復健就沒有意義了。

💬 中風患者怎麼說

我覺得與其叫「黃金復健期」,不如叫「快速復原期」更好。

這樣聽起來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反而能用更正面的心態去面對復健。

我在臨床上看過很多病友,就算過了半年,只要心態正確,持續努力,還是能慢慢進步的。

所以啊,不要被「黃金期」這個說法給嚇到,放輕鬆,一步一步來就對了!


中風黃金復健期 6 個月?到底哪來的?

許多人對黃金復健期的觀念是「中風後過了3~6個月的黃金復健期就不會再有進步」,

這個觀點可能是源自於 1994 年的一份研究。

當時的學者記錄了 421 位不同嚴重程度的腦中風患者,手指和肩膀力量恢復的狀況。

結果發現輕度中風約發病 6 週後、重度中風約發病 11 週後,恢復就進入平原期,幾乎沒有再進步了。

但是大家要知道,1994 年可是只有黑白電視機、黑金剛大哥大和任天堂紅白機的年代。

30年來醫學發展日新月異,現在的我們早就比 30 年前有多太多的技術與科技,可以幫助中風患者在進入慢性期後仍能繼續進步。

因此儘管中風確實存在所謂的快速復原期,但「過了黃金復健期就不再有進步」卻已經是過時的錯誤觀念。

近代的最新研究發現,大腦終其一生都會改變,我們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復健知識、找到適當的方法和輔具,才是讓動作和功能持續進步的關鍵。

中風復健黃金期
中風黃金復健期六個月的由來

參考文獻:中風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復:哥本哈根中風研究

加入社群呼籲

Written By Human Not By AI Badge White@2x
📊 瀏覽人次: 4,575 次瀏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